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什么计划
中国共产党 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近期奋斗目标,即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这就是: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步骤是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一次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要求。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1964年底和1965年初的三届一次人大上,周恩来正式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在战略步骤上,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意义以及战场作用又是什么呢
没有航母的国家,对航母意义和作用常自不解,如美国新型“福特”级,一支航母编队造下来,加上使用维护费用,高达600亿美元之巨,费用高昂,而大部分国家一年的军费不过百亿左右,代价这么大,使用近海力量似可维护自身安全,因此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不造航母。即便拥有航母的国家,真正用好也不是一件易事,对航母的认识也有待逐步提高。可见,有没有不一样,有了能否用好也要循序渐进。
航母出世已是百年,真正建立起认知,着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般地说,航母是国家战略重器,可以在远洋制空制海,在近岸对陆攻击,泛泛而谈,滔滔不绝,其实要理解航母,一句能详,它是海上进攻的一支矛。
战争的王道,进攻从来有重于防,胜利的天平大部分都偏向攻的一方。从远海取得绝对的进攻权,然后打到近海,基本上就可以胜券在握,从军事学上这一根本意义来说,航母正是国之重器与利器,谁有了强大的航母编队,即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取得战争主动权。
要说到战场作用,航母舰体本身正是一海上移动一机场罢了,没有多大的神秘性,然而它以舰载机为战斗兵器,先是制空权的争夺,尔后制海,为向近海发展进攻扫平道路。
当在远海取得胜利,接下来防守方,就只能等着被动挨打了,一旦扫清主要军事目标,比如防空,指挥,交通,通信等,战争的胜利几可锁定。说是这么一说,真要把航母用起来,非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不可。没有航母的国家,在纸上谈兵,永远弄不清航母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意义:
1,使得跨大洋远征得以实现,因此能对远方的国家产生威慑。
2,拥有航母,才能真正实现远海立体作战,才有可能将战略威慑力,拓展至全球。
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航母是一个移动的战略支撑平台,机动性良好,大大降低了全球作战的成本。
2,航母作为移动的飞机起降平台,能够提供远海立体作战的服务,由于航母远离陆地,使得大多数攻击手段失效,从而大大保障了己方的战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航母对于有实力的大国来说,威慑力有限,甚至被视为移动的棺材。但是若要保障全球利益丶震慑远方的势力,若要远洋作战,还是得依仗航母。因为目前还找不到可以替代航母的方案。
题干部分包含两个问题,分别是“航母的的战略意义”以及“航母在战场上的作用”
航母的战略意义是什么?航母的战略意义主要有两个,1.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 2.战争时的海军作战中心
1.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航母能够搭载舰载机,在配合其它潜艇的情况下组成一整支航母舰队,这就极其强大的战斗能力和威慑能力。
相比于古代的战争最重要的陆军来,现代战争中海空军才是一个国家强大军事威慑能力的象征。
而海军相对空军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是因为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区域是海洋,所以海军可以去往全球的绝大部分角落。而且相比于空军的航程限制来说,海军活动的范围更远,更广阔。
所以一个国家海军能够到达的地方,就是这个国家战略威慑能够到达的地方。
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随便一支舰队在全球各地都是最强的航母舰队
而航母可以携带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在背靠航母的补给下,能够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这样一支舰队开到别人家门口,效果比什么外交辞令要好不知道多少。
2.海军的作战中心。航母的能力和体量决定了,单一的武器的优势很难将航母舰队消灭。不论是什么攻击型核潜艇还是什么反舰弹道导弹的确能够对航母形成较大威胁,但是你想要凭借着这两个武器的单独优势,直接消灭航母舰队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在远海上对抗航母舰队的,也只能是航母舰队。这点参考当初的太平洋战争就好了。
现代战争,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没有战争主动权。航母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就是远离大陆作战,利用舰载机夺取战争制空权,然后控制制海权,甚至向陆地发起进攻,即使是防御他也能增加防御纵深。
航母战斗群是最典型的海上进攻群,是进攻武器,而没有航母的舰队基本只能以防御为主。航母在二战开始投入战场使用,最初谁也没有想到他又如此之大的威力,主要任务还是为战列舰护航,掩护战列舰前进并进行决战,或者像偷袭珍珠港一样偷袭敌国的重要目标,但是没想到没有任何舰艇能够在航母的蜂群战术下存活,最终就发展成了以航母为绝对核心的海上战斗群,不管大洋决战,还是进攻大陆纵深,更或者防御都非常厉害,成为各大国的海上利器!
首先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和平时期的航母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威慑他国的利器。近些年来航母的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在现代化战争下作用越来越突出,建造一艘航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航母称为各国海军军备综合技术实力的一个象征。除了技术难度外,还有庞大的制造费用和后期使用费投入,美国的尼米兹航母战斗群从建造到退役总共要花费600亿美元左右,这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养得起的,所以凡事有强大航母战斗群的国家综合国力一定很强盛,航母也就成了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象征,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自信心。
其次航母有巨大得威慑力!因为航母威力巨大,可以震慑周边国家,甚至可以震慑很多万里之外的国家,如果没有没有航母战斗群的全球作战能力,中东、非洲、欧洲和亚洲国家能听美国的话,美国再强大,但是没有威慑到其他国家的实力谁能听你的,但是又了航母就不一样了,即使像中东的伊朗、亚洲的朝鲜不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搞任何事情都是偷偷摸摸、躲躲藏藏的搞,这就是航母的威慑力了
第三航母当然是战争利器了,有航母才有远洋作战能力,才能远征到全世界任何角落去,甚至依靠航母进攻那些相隔万里之外的其他陆地国家,才能和其他有航母的国家进行大洋决战,没有航母就非常憋屈了,驱逐舰编队的那点巡航导弹实在有限,走远了失去制空权的保护更是只有被动挨打,说白了就只能龟缩到海岸线附近进行被动防御,完全失去了战争主动权。有航母的国家才能才是真正的海洋大国,才能包围自己在海外的利益,能保证自己的国家不被其他国家侵略,进而可以维护国家的领海以及领土安全。
那么除了这些作用,大家还认为航空母舰在战争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昨天咱们的山东舰下水了,双航母时代来了,朋友圈全是欢呼雀跃的。为啥要弄航母?因为其战略意义重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航母的意义究竟在哪,今天咱来简单分析一下。
航母这个东西,想要形成战斗力,要有一个航母战斗群,里面包含护卫舰、驱逐舰,最好还有巡洋舰,还要有攻击核潜艇在下面护航,组成一个庞大的编队,跑去大洋深处,和敌方舰队去交战,消灭敌方舰队,然后从海上对敌方进行封锁,然后利用编队中的巡航导弹和舰载机去打击对方的地面部署。
也就是说,航母的意义,不在于防御,而是在于进攻。它是一款标准的远洋打击型的进攻武器,去争夺的是交战中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然后压在对方海岸线上进攻。这是航母的主要用途,现代的战争里面,你想出去打仗,你想到大洋深处去打,你没有航母,压根就没有能力去打,去了也是白费的。
航母,不是防御武器,他摆放在家门口作战,基本没什么意义。对方航母来了,已经进入你的领海了,这会儿你是不可能用航母进行防御的,当然,咱们是不用。这会儿需要的是陆基的反舰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这些东西,都是给航母量身定做的。陆基导弹的优点在于,要比航母便宜多了,也不用担心被击沉。
一个国家有了航母,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准备好了去进攻了,这个不仅仅是一条军舰那么简单。没有航母的国家,说明其仍是在防御状态下。以前,咱们没搞航母,原因在于经济不行,那会儿安安心心做防御,现在有钱了,开始研究航母了,说明的是想走出去了,对外面的世界已经有了野心了。
12月17日,必将成为我海军发展史上,被载入史册的日子,首艘国产航母舷号17的山东舰在三亚军港正式交付,成了继美英海军以后,全球第三个具备双航母作战群的海军,对海军来说可谓意义巨大,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海军正式迎来国产航母时代。
山东舰,是一款以争夺海战制空权和制海权为主的舰队型主力航母,舰长305米,舰宽75米,满载排水量6.5万吨,其正式服役海军形成以其为核心的航母作战群,意味着我海军已正式走在国产航母成军道路上,主要部署方向就是南海相关海域,将与部署在北部海域的辽宁舰,两者将互为犄角,形成了南北夹击,相互支撑之态势,对海军而言具备重大的战略意义。
航母,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海上流动野战机场,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可以供舰载战斗机、预警机、反潜机等机种起飞和降落,提供空中支援和远程海空打击能力,以及对岸基的打击。
能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将围绕航母为圆心的600公里的区域范围,能控制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其战场作用是其他军种所无法做到的。
航母作战群,在海上拥有全方位、立体化打击力量,由于战时陆军和空军无法通过他国领土和领空,航母作战群却可以通过海洋航道,将兵力投送到全球任何区域,可以在远离其本土的全球范围内,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遂行海空和陆基作战。
一支或数支适时适地出现的航母作战群,往往会对战区乃至全球战争态势,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和平时期航母的作战群,又是极大的战略威慑力量,是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强大作战平台,在不爆发核大战的前提下,国家战略级的大型武器装备,比核武器更具实用和使用价值。
作为国家综合国力象征的航母作战群,是海军庞大武器库中的绝对的支柱,海军作战能力是否强大,是否拥有航母以及航母作战群,就是一个衡量的标杆,而强大的海军力量,又都以航母为核心来编程和作战。
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或者发生局部冲突的情况下,为了平息失态的发展。航母可前往发起战争的当事国的相关海域,从而震慑发起战争的当事国,避免战争的冲突的升级化与扩大化。逼迫发起战争的当事国进行和谈。航母作为国之重器,近些年来,受到好多国家的重视。航母作为海上移动打击平台。可全天候,或全方位的作战。不受限于国与国之间的海岸线制约。可以停靠临近发起战争当事国的海岸线,国际共约承认公海内的海域。
2019年12月17日新中国的第2艘也是我国第1艘自主研发生产的航母山东舰入役。大家都知道我国进入了双航母时代。大家都知道航母对一个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航母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单纯的一艘航母并不能爆发出多少战斗力。它只是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战斗机的大型军舰。明朗点儿来说,它可以对海攻击,也可以对空攻击。但是如果航母组成航母战斗群,那么它的效果将不再是单一的攻击。到那个时候它是一种杀器,一种威慑手段,一种打击能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战争便不再是以人数来取胜,士兵能够造成的杀伤有限。大部分都是高科技的武器来造成的杀伤。而航母更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
航母对一个国家来说,既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一种防御手段,更是一种进攻方式。首先来说制造一艘航母,并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够制作出来的。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业实力,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能够拿上台面儿的也只有五常国家中的航母。除此之外印度靠七拼八凑出来的航母也勉为其难算是。航母造价动辄以十亿来计算,光是这笔建造资金就不是随随便便国家就能够撑得起的。美国为何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横行霸道?还是他所依赖的11支航母战斗群。
准确来说航母战斗群比核武器更有威慑力。核武器可完完全全算是威胁武器。除非到万不得已,没人会使用这一杀手锏。开到敌人的家门口,不光可以进行威慑,如果他实在不老实的话,完全可以进行打击。所以航母战斗群是极威慑和打击于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