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是怎样的
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包括史书记载也一样。我个人觉得实力最强的是赵国。赵国地处中国北方,有晋阳,邯郸等大城市,包括地域也是非常广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雄厚,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曾带领家丁与秦军交战,并杀退秦军。赵国名将更加多,如赵奢,李牧,廉颇,庞暖等每一个都是战功赫赫的。第二魏国信宁君切府救赵广为流传就不用说了。魏国地处,中原地带,经济实力很强,军事实力更有魏武卒的说法,大将有吴起,乐羊,西门豹,公叔座,庞涓,所以也是很不错的。第三是秦国,虽然地处偏僻,但经过变法后军事,经济,内政,都已经不错,还有白起等战国名将自然排在前例。第四楚国:楚国是一个大国但并不是太强,它的军事,经济,政治只属于中等水平,所以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第五齐国:经济异常发达,军事处于中等水平,政治处于经常内斗。水平低下,战斗力不足,第六韩国军事,经济,政治都处于下风。最先被灭,没有出名大将,军队战斗水平极低。
七国力量的实力是不断变化的。战国初期魏国改革最早,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随着齐魏战争中两次都是魏国大败,齐国超越魏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楚国属于南方强国,总体实力比较强,属于战国中期的强国。而燕国基本上偏弱,但因为地处东北方向,仅与赵齐相连,战争相对较少。韩国则属于垫底之国,从始至终都不强,仅吞并郑国就用了七十多年,唯一自强的申不害变法又遭到魏国的沉重打击变法失败,从此之后便一蹶不振,后又被秦国不断吞并,并被第一个灭国。赵国通过赵武陵王的胡服骑射,军队战斗力比较强,成为战国后期六国中唯一能够单独与秦国进行军事较量的国家,但赵国国君自赵武陵王后一代不如一代,使赵国在决策上和用人上出现问题,最终通过长平之战赵国大伤元气,后又杀了李牧,造成赵国最终的灭亡。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变强,七代国君前仆后继不断努力,国力不断大增,通过鲸吞和蚕食实力不断增强,最终一统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其实是动态性的,分阶段不同,排行也不同。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魏武侯即位后,先后打败楚、秦、齐、赵,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败家子)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魏国国力达到了顶峰。
同一时期,其余六国国力排行应为:楚、齐、赵、韩、秦、燕。其他小国不纳入排名。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齐威王登基后,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战国七雄的实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进入战国以后,第一个崛起的是魏国。魏国自魏文侯、魏武侯,至魏惠王时进入全盛。
因魏国处四战之地,所以,崛起之后,西向打击秦国,同时打击赵韩谋一统三晋。然而桂陵、马陵之战,两次败于齐国。不得已,与齐国徐州相王,平分霸业。
第二阶段:
自齐魏徐州相王至齐灭宋,齐秦称霸。齐国自齐威王、齐宣王两代积累,至齐湣王时进入全盛。侵燕,南吞宋。这一时期,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渐强。秦昭王约齐湣王称东西二帝。
第三阶段:
自齐灭宋,至赵国邯郸围解,秦赵争雄。齐国侵燕,引起国际均势破裂,燕昭王用乐毅复仇。乐毅联合秦、魏、韩、赵五国攻齐。齐湣王走死,齐国衰落。同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骤然变强。此时东方六国唯有赵国有力量抗秦。然而长平一战,赵为秦所败。秦国统一天下之势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