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四大宗师之首
中国武侠四大宗师,指的是中国武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四位武学宗师,他们分别是:司徒玄空、僧稠、金台、张三丰。至于非要问谁是四大宗师之首,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轩辕。
司徒玄空是中国武学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武学名家,被后世尊为峨眉武术创始人;僧稠是中国武学第一大派少林武术的开创者,由于历史记载较少不被世人熟知;金台是北宋武学奇才,中国传说中的武学第一人,号称武功古今天下第一,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之说;张三丰是中国内家拳的集大成者,武当武术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太极拳祖师。此四人对中国武学的影响极大,其中,司徒玄空是峨嵋武术的创始人,僧稠是少林武术的开创者,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创始人,而金台更被后人称之为古今武术第一人。
至于非要问谁是四大宗师之首,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轩辕。
三大武侠宗师,世人多知金古不知梁,梁羽生到底差在哪
早年看书的时候,这三个大家的书几本都看过。不敢说全部,但也十之八九。
三个人各有特点,金庸的书,与其说是武侠小说,倒不如说是爱情小说,或者说是顶着武侠的言情小说。他的书感情线很丰满,也是搬上银幕,最容易,最方便的。
古龙的小说是剑走偏锋的,早期模仿他人的写作方法,后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主要是写人,人的负面的东西。他的书对人性的剖析也是最深的。
梁羽生的书,买那个年代属于中规中矩的写法。据说他还真会武术。他的书里,对人物来及,宗派,武术招式,都一丝不苟的。但人物描写比较短板。人物比较抽象,感情线也很淡。甚至有一种感觉,你把书都看完了,脑海里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他的书搬上银幕的难度系数是最大的。在三个人里。他的书也是影视作品最少的。慢慢的也就被淡忘了。
而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有多少人还能静心看本书?对金庸古龙的认识,也不过是影视里看过才知道。
梁羽生的小说悲剧的主线太浓,而人们总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正义总是干不过邪恶,谁心里会舒服呢?文如其人,梁是书生,查是大侠,古是酒鬼浪子,梁的文风决定了受众圈子覆盖面小。而查古老少皆宜,男女通吃,上至庙堂,下到贩夫都能找到幻想成功的的乐趣。
梁羽生一部《七剑下天下》可以碾压古龙所有作品。
学生年代,对武侠情有独钟。特别喜欢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当然也看过古龙的作品,《绝代双娇》《七种武器》写得都挺好。
梁羽生作品比较写实,主线比较清晰,且富有文采,有其独特的魅力。《江湖三女侠》、《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都写得非常好。
金庸作品大开大合,天马行空,想象丰富,结构又很严谨,精品最多,成就最高。
古龙作品大都无历史背景,另辟蹊径,空间独立,塑造出一个个纯粹的江湖。其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
整体来说,武侠小说,以上三位基本占据前三位,具体排:金庸第一,梁羽生第二,古龙第三。
其他武侠作者比如温瑞安、黄易、卧龙生等,相差前三位太远,也少有精品。
有部《五凤朝阳刀》,不知是谁所写,小时候感觉还行。
小时侯在《今古传奇》中看过《玉娇龙》《春雪瓶》两书,扣人心弦,手不释卷。工作后又特意找来看了一遍,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性格浑成天然,情感复杂细腻,确认此书感觉完全可以媲美金、梁、古任何一部作品。所拍的与此相关的电影或电视,与书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果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知道金庸古龙,而不知道梁羽生,那么这个人只能说不是一个真正喜欢武侠小说的人!
如果知道新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硬说梁羽生比金庸,古龙差,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没有真正读懂他的作品。
所谓的新武侠小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是开山鼻祖呢?!
既然讲到新武侠小说,既然是讲到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就不得不讲什么叫新武侠小说,以及谁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众所周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那在民国时期最受欢迎,但是之后,武侠小说开始又断层。
直到50年代,香港两大“武术家”的比武让梁羽生看到大众对武术的热爱,也就泯生写武侠小说的强烈念头!
梁羽生当然知道,写传统武侠小说很难让大家接受,必须要有创意!
于是《龙虎斗京华》模空出世。
个人感觉二方面吧一是,梁略早很多东西有开创但守旧套路化严重,例如云蕾、于承珠、云珊三代女侠一个面孔。二是,常常后期乏力,也许不如金老自己是老板敢于突破。梁老成名,更多依赖于内地的文化饥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