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类似于最终幻想14(FF14)这样的pve向的mmorpg游戏也要禁止代打
大部分网游都会明令禁止玩家和第三方有交易行为,因为如果不禁止,当玩家账号被盗,玩家无法再联系到盗号的第三方就只能去联系游戏客服,客服也不知道你是真的被盗号还是空手套白狼,会导致客服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如果禁止了玩家和第三方交易,那当同样的状况发生的时候,客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玩家无法找回,毕竟是先违反规则的是玩家,这样也能提高客服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想到的是类似职业操守以及玩家底线 ,就像很多人玩单机游戏也不愿意去作弊,甚至对作弊的人噬之以鼻。从思想上来说,本质上代打就像作弊一般,本人没有体会到游戏乐趣,却体会到了别人努力才拥有的荣耀(向别人炫耀),或者说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得到的是虚荣。就像你不会因为无人知晓便做一些会令人类本质上恶心的事。
其次,我想任何一个游戏公司都不会乐意会有人靠他们的游戏挣钱,尤其是没有分成的情况下(代打的人),即使那个人可能付出了努力以及汗水。
再次,可能是本身游戏数据调查问题,公司需要根据游戏玩家的游玩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推出更好的内容。而代打这种行为扰乱了数据本身的采集,降低了数据有效性。毕竟谁能说准代打是不是故意乱玩扰乱数据的呢,毕竟玩家大数据还是很值钱的,尤其是准确的前提下。
最后就是游戏定位了,虽然是PVE模式,但毕竟还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不是那种作弊也不会管的完全单机游戏。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了。
Hello,这里是碎碎念君。
直接原因是拂晓组签了卖身契,要完全按照SE的规则运营,而根本原因是代打对游戏始终是弊大于利,为了游戏的名声和长远利益,有必要制止工作室。
众所周知,FF14治理代打相当严格,一旦被发现代打幻化,或是使用脚本,往往就是回收所得和封号的下场。除此之外,FF14对于3rd party trade式的卖G也是严格制止的,只要查证属实,几乎就一定会处理。正是如此,FF14的运营拂晓组在国内保持着难得的高声望。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在众所周知的卖坐骑事件后,FF14的国内运营拂晓组就彻底被SE约束死了,国服FF14运营策略几乎是“白名单”模式,与常规的“制作商不许代理商做什么”的黑名单模式不同,拂晓组如今几乎是只能做SE允许做的事,其他大部分行动都被严格禁止,这也是土豆服务器困扰这么久的缘由。而除此之外,SE更是强制把日服的运营模式教条式的照搬到了国服,要求国内运营必须对工作室绝不姑息,这也是FF14治理代打如此严格的缘由。
显然,SE更在乎FF14的长期运营和声望,FF14本身内容容量和系统上比《魔兽世界》就是有所差异的,逆市场的成功靠的就是细节上认真到苛刻的态度,这同样也意味着这款游戏在运营上容错率相对世界榜首的《魔兽世界》较低,如若工作室泛滥出了问题,那就是伤筋动骨的。
也正是如此,SE非常在意“破坏游戏氛围”的行为,除了工作室以外,对于“消极游戏”都会予以制裁。
最终幻想系列是什么类型的游戏
最终幻想系列是经典的日式RPG,战斗系统类似于回合制,但又有所区别,可以看做是把动作类游戏中的硬直时间放大化了。。。
PC平台有7和8两代,都有汉化,但bug无数,不怎么推荐。
相比之下,PS模拟版本的要好得多。。。不过没有对应的汉化补丁。。。
另外,纠正楼上,最终幻想9是PS平台,且目前有完美汉化。。。
PS2平台有10、11、12三作,如楼上所说,11是网络游戏,虽然也有PC版,不过大陆基本上不可能玩得到。。。
另类的作品有一个,最终幻想7地狱犬的挽歌,是最终幻想7的衍生作品,应该属于射击类。。。
至于动作类,只有大乱斗类的了。。。
当然是选完指令后呆呆地看咯..
.其实动作类又何尝不是这样,你所能做的同样只是下指令,至于产生何种效果则是后台运算的结果,区别仅仅在于时间间隔的长短而已..
.个人认为日式RPG的战斗模式更具有策略性,不像动作类,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只是一味地乱按按扭...
类别 角色扮演游戏
《最终幻想》是一款由日本SQUARE游戏公司制作发行的角色扮演类电子游戏,它是史上最畅销的系列电子游戏之一,从任天堂FC游戏机上的《最终幻想》一代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在那个时候,正是FC红极一时的年代。充斥市场的是以《勇者斗恶龙》为代表的所谓"勇者派"RPG。
那时的史克威尔公司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发游戏的厂商。在做了几个游戏都没有轰动后,制作人坂口博信决定做完最后一个游戏改行。而那个游戏就被命名为《最终幻想》。不曾想,游戏一经推出就备受玩家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