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龟”重型坦克是二战英军的攻坚重器,却没在战场发挥重要作用吗,为什么
因为“土龟”重型突击坦克太重了,所以没有投入战场。

“土龟”重型突击坦克
1943年初,为了对付大型永久工事内的敌军,英国国务卿及军需部发布了重型突击坦克的联合备忘录,决定开发一种专门用于突击的坦克,并预定装备给英国陆军第79装甲师。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英国汽车生产商纳菲尔特设计出了18个版本的重型突击坦克。这18个版本,每一个后续版本都要比前一个版本更重、更大。1944年2月,英国战争办公室决定按照AT16版本为标准,在不生产原型车的情况下,直接生产25辆。原定计划是在1945年9月服役,但是到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时,只生产了6辆。

用来进行测试的“土龟”重型突击坦克
AT16版本采用固定炮塔,外型类似于德国的突击炮,主炮为QF 32磅炮(口径为94毫米),这款火炮为QF 3.7英寸防空炮的改良版本。该炮发射的炮弹,为分装式弹药。战后,英国曾将一辆土龟重型突击坦克送往驻扎在莱茵河的英军用来测试,在测试时发现,这门火炮可在900多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军的豹式坦克。
因为是作为突击使用,所以重型突击坦克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就是防护能力。为了抵御德军的88毫米炮,土龟重型突击坦克正面装甲厚达228毫米,炮盾装甲也进行了加强。

因为太晚了啊……
这个重达79公吨,正面装甲厚达9英寸(228毫米),装备32磅(95毫米)长身管主炮的庞然大物,是为了突破德国齐格飞防线研发的重装突破战车。

齐格飞防线的碉堡,也是土龟的目标
A39土龟的研发工作始于1943年初,负责研发该坦克的纳菲尔德公司从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共提出了18个不同的设计方案(AT-1到AT-18),这18个设计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重,最终1944年2月,坦克委员会批准了AT-16号设计,为了赶在1945年9月前能够服役,英国国防部决定跳过样车阶段,直接下达了25台车的量产订单。

然而英国人还是低估了战争的进程,第一批土龟计划在1945年9月完成并投入对齐格飞防线的进攻,然而德国人在1945年5月就投降了,这个时候土龟只生产了6辆,因为这种行动迟缓(公路时速19千米,越野时速6千米)的超重型坦克(其实应该算突击炮)除了攻坚突破没有啥别的作用,所以英国人干脆把整个项目下马。

运输土龟需要80吨拖车和两台M-19重型坦克牵引车
目前幸存的土龟只有三台,唯一一台完整的在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
“土龟”是其绰号,编号为A39,系英国在二战时期开发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全重达到了惊人的77吨,但遗憾的是此型坦克,并未投入量产,所以所谓的攻坚重器,实际上只是几辆样车而已。
A39“土龟”坦克研发于二战末期,研发目的据说是为了对付躲藏在齐格菲防线等大型永久防护工事中的德军,打算装备英国陆军第79装甲师。
纳菲尔特一家汽车生产商承担了坦克的设计和建造任务,实际上纳菲尔特汽车厂共设计出18个版本(AT1至AT18)的重型坦克,英国战争办公室决定以AT16版本为标准,直接生产25辆坦克,计划在1945年9月服役。
至二战结束,只生产了6辆,其中1辆送至德国驻莱茵河英军作测试,虽然A39“土龟”火力强大,但实在是太笨重了,开不快也跑不远,不适合战场需求,机动性太差,导致未能量产。
当初,英国人决定开发一种以防护力为主,专门用来突击用途的重型坦克,尽管设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兵器发展史上,不乏理念和战场需求脱节的武器,此类装备可以举很多例子,英A39“土龟”超重型坦克,就是很明显的实例。

二战时期,德军著名的重型坦克虎王,也仅50余吨而已,但却威力巨大,参与了多次实战,可能受此影响,英国人竟然想高77吨的坦克,结果悲催了,实在是太笨重了,蜗牛般的速度,就不要出门献丑了。
所以,最终英国人并未将此坦克量产,是相当明智的,“土龟”超重型坦克,也就没机会在战场上攻城拔寨,大发神威了,但却在青史上留了名。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坦克世界ts5土龟哪个好
T95装甲还是很不错的,中远距离想要击穿T95几乎是不可能;M系的炮相对比较中庸了;相比机动还差些,如果被贴身和绕的话就要回车库了;
土龟的杀伤输出相比95要好一些了,但装甲不及T95;机动还好,防御肯定是差远了,但土龟在9级车中血是很多的,输出又高,可以和对方换血。
然后看你的个人喜好选择吧
乌龟吃坦克虫嘛
乌龟吃坦克虫。它本身属于杂食性动物,能吃的东西有很多,野外的龟也有一些吃昆虫,不过家养的龟最好不要随便喂虫子,喂的话也要选择人工饲养的饲料虫,这样的虫子比较干净,不会携带病菌或寄生虫,从而避免乌龟生病。另外,虫子虽然可以补充蛋白质,但也不能常喂,隔三差五喂一次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