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火狐的传说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多种,如:
有一天,一个樵夫从井口路过,突然听到井底传来吱吱的叫声,他不由得往里一看,竟是一只火红的狐狸!等他回家拿来绳子下到井底,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大禹治水时,走到涂山,遇见一只九尾狐,并听见有人唱到"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在这里娶亲,就能子孙昌盛,于是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名为女娇。涂山氏是将九尾狐当做图腾的部族。
九尾火狐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此时的九尾狐只是偶尔伤人的普通妖怪,吃了九尾狐肉的人能够抵御妖邪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