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如果刘备不阻拦关羽,在天子狩猎时一刀斩了曹操,三国会怎么发展
假设许田围猎关羽杀了曹操,那么曹氏宗族(含夏侯氏)当即便可将刘备,关羽,张飞围歼并斩杀,汉献帝亦不保。且可嫁祸刘关张所为。曹丕继丞相位,立汉献帝旁支为帝,肯定是幼帝。此时天下大势是袁术袁绍刘表张绣孙策等等军阀。当然刘备等已死。不存在曹操出兵徐州击溃刘备。官渡之战在没有曹操的前提下胜负难料。许贡在曹操死后也不会劝曹纳孙策于许昌,孙策也许会阴袭许昌。张绣也可能投袁绍。中原又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称王道孤者不可胜数,十多国的局面产生。兵祸连年。
最后重点一句,关羽若真袭杀了曹操。也就不是三国,肯四五六以上的政权了。皇帝多好牛毛。惟没有刘备的份。
曹操死后黄河以南顿时乱成一锅粥,袁绍率军趁机南下势如破竹,控制了整个北方中国。然后,无论袁绍能否在有生之年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士族地主阶级都将比预期更早进入历史的主流舞台。
也不算是什么脑洞了,如果曹操当时被关羽一刀砍了,历史最有可能的发展趋势,就是袁氏得天下。
依然会三国归晋。因为曹操死了刘备和孙权还是刘备和孙权,他们的本领不会因为曹操的死亡而增加,刘备有了孔明和凤雏的辅佐都不能统一天下,孙权也不能一统天下,而曹魏的谋臣武将都还在,曹操死了,他儿子继位依然会重用曹魏的谋臣和武将,司马懿的孙子依然会称帝,最后还是三国归晋。
如果曹操早走了,历史应该是这样发展,当然题目也得改了那就没有三国了。小童就大胆猜测一下。
直接先说结果吧,历史可能会直接跳过二百多年,也就是说没有三国两晋,直接进入南北朝时期,五胡乱中华,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江山涂炭,赤土千里。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名著《三国演义》,也没有了五虎上将,也没有竹林七贤……都没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说刘备,他如果没有曹操这个强敌,自然不用入川,那么只需要在中原地区乱打一通,也许在徐州立足。打着打着,可能被辽东的铁骑给灭了,刘关张一起,或者一个一个挂掉。而他找不找得到诸葛亮,已经不再重要了。这种情况,孔明只怕也不会出山。
再说孙策,他跟他爹孙坚差不多,都是刚猛有余,情商不足。下场跟演义里面几乎是一样一样的,死于仇家之手,而且还要早死几年。而他弟弟孙权,太早就接班,只怕守不住江东的基业,谁厉害就跟谁投降了,最后当一阵子傀儡就被灭了。
至于其他诸侯,袁绍处于各路人马和北方势力的夹击之下,再加上三个儿子祸起萧墙,必然分崩离析,也是跟演义一样的收场。不同的是,一家子可能被不同的人杀死,可怜甄宓大美人跟着袁家颠沛流离,不一定落到哪位强人手里。强人不似曹氏父子那般怜香惜玉,一刀杀了她也不一定。
其他的各路诸侯,也就是互相火并,最后越打越少。打到两败俱伤,北方民族趁虚而入,又被打散。然后天下大乱,跟南北朝就接上了,加上五代十国,这一乱就是两百多年,就等着一个像隋文帝杨坚一样的人物收拾破碎的山河吧!
说说我的观点吧,关羽一刀斩了曹操,曹操身边那么多氏族亲信肯定不会放过刘关张三人。(就没刘备什么事儿了)但曹操已死,顿时没有了头,汉献帝很有可能收回部分权力,(对曹操不是绝对忠心的会倒向天子),曹氏,夏侯氏支持曹操儿子掌权,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兵权,最终曹氏还是占据主动。不过和袁绍战斗就不一样了,袁绍即使没有趁机攻打(如果袁绍听谋士的话很有可能趁混乱之际南下),等曹氏稳定下来后期决战时,袁绍胜利的可能性绝对在九成以上。因为曹丕(假设是曹丕)不是曹操,能力比他爸差多了,曹操当年都不敢说自己能赢,更别说曹丕了。因此,袁绍会统一北方,这是第一个大改变。
之后的局势就看袁绍什么时候死了。
1.如果袁绍像历史上那样早死,还没统一荆州,江东等地就一命呜呼,三个儿子照样自相残杀,刘表一死,荆州就是孙权的,到时趁北面两败俱伤,荆州江东两路同时北上,天下归吴的几率非常大。
2.如果袁绍没有早死,挟北方之力南下,(除了河北原班人马,还会有曹操原本的许多武将谋士加入袁绍阵营)绝对比曹操当年还要雄壮,别说荆州了,孙权都很有可能投降。(因为袁绍的影响力比曹操还大,官渡之战,曹操许多部下都准备投靠袁绍,更别说袁绍统一北方后,而且孙权没有了刘备这个盟友,独木难支。)西川的刘璋自然乖乖投降,至于西凉即使想反抗也蹦哒不起来。
以上两种情况是第二个大改变,袁绍统一天下会让汉献帝禅位,依照他的性格,对几个儿子进行分封,死后还是会有儿子反叛,又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局面,天下又会战乱。情况好皇帝迅速平定,情况不好,呵呵,提前来到南北朝。(又一个乱世来临)
新三国孙策与周瑜一起打猎遇到小乔与大乔哪一集
新版三国中孙策初见大乔是在第23集中,时间大约是在第20-30分钟之间!
大乔小乔在竹林练琴看书,琴声恰巧被骑马经过的孙策周瑜听见,两人便下马前去寻人,佳人已走。几日后,两人寻得佳人住处。孙策周瑜对儿女倾心不已,后孙策周瑜相约迎娶大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