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和三国武力对比,哪个综合武力最高
光看演义的话,三国能打的更多。
水浒108将,有很多不怎么能打的。也就五虎八骠骑十一个步军头领,还有水军五六个比较能打。马军十六小彪将和十七个步兵将校就不怎么能打了,很多都是凑数的。三国的话,蜀有五虎加魏延,魏有五子良将和八虎骑,吴有江表十二虎臣。群雄势力里还有吕布颜良文丑这种。后期还有姜维文鸯等等。给三年级的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会不会太过残酷和血腥
《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名列四大名著,很值得我们一读。《水浒传》更是毛主席从小就熟读的小说。
但是,读书也还是有讲究的。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古话,我们也还是要了解了解,比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单以《水浒传》来说,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等。好汉是个褒义词吧,但在《水浒传》里的好汉这个称呼用的太泛了,就算那些拦路抢劫的强盗也是好汉,简单说这里的好汉适用于绿林好汉。
武松。“景阳冈打虎”肯定是为民除害、“杀嫂报兄”也还说得过去,当然放现在法律标准也是不行的;到了“醉打蒋门神”,那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施恩请武松吃吃喝喝,武松感恩图报,给他打架报仇,把蒋门神赶走了,施恩则夺回了快活林,又成了那一带的霸主,各种黄赌的非法勾当,保护费等等。武松给人的感觉,是否像警匪片里面的看场子的?好多年前,小学的思想课,就提到要警惕别人以吃喝玩乐来拉拢,免得给带坏了。到了“血溅鸳鸯楼”,里面滥杀无辜也很厉害吧。
李逵。这家伙黑旋风,你如果单看电视剧那可以,看小说里面描述,他则是一个变态杀人狂。江州劫法场,想必也杀了不少百姓;那些吃瓜群众是叫苦连天,运气不好的,就给他大板斧砍了。他杀虎后大意被抓,获救后,又砍了一批吃瓜群众。为了把美髯公朱仝弄上梁山,李逵把朱仝照看的几岁的小孩脑袋砍成两半!
从文学指向来说,四大名著确实描述的是成人世界!
虽然时代背景有所变迁,但是故事背后的人性却亘古不变。
三年级的孩子过早地嫁接成人的世界确实操之过急,不过儿童故事版的四大名著还是有必要让孩子接触一下,就像假期里反复重播的86版《西游记》还是老少皆宜的,至少故事情节和基本的善恶,对孩子来说相对容易,也不会产生极端负面的影响。还有诸多绘本和拼音简化版,还是可以拿出来让孩子读的。

这就跟金庸的武侠一样,我们很多人的正义感或者侠义之心就是在金庸武侠等熏陶之下生成的,虽然也会有急躁好动、愤世嫉俗的不良影响,但终究利大于弊。只是金庸的武侠还是不及四大名著经典。为什么呢,四大名著有自身的密码,那就是对人性复杂程度的反映,契合信仰层面的东西,不是侠义或正义能够概括的。

从这个层面讲,三年级的孩子根本无法真正读懂四大名著,比如《三国演义》何以是非成败归东逝之水,《红楼梦》中“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作何解释,《西游记》中“佛即心兮心即佛”怎么理解,《水浒传》中如何接受“谗臣贼子尚依然”?

【结语】只有当心性成熟沉淀下来只有才能真正读懂!对三年级的儿童来说,最好只读简化版,真正接触完整版的四大名著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引导,分层次阅读,组织讨论,应该是在高中阶段前后吧!
给孩子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不是最残忍的,给孩子看格林童话才是最残忍的,因为他知道水浒,三国,他知道世间艰苦,知道世间险恶,而不是格林童话中的美好,虽然不想去打破孩子们天真的快乐,但是天真不要太大了,因为世间所有都会给他狠狠的一拳,然后会无情嘲笑他,因为这就是世间,这就是现实。他知道了这人世间的种种,他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童话中的美人鱼和小公主那样的美好,一个是虚幻浪漫,一个是现实世间,你怎么选?你不能保证一辈子,那不如就让他早点知道浪漫和现实是不相容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否是章回体小说
回答: 对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之二。
(另外两个是《红楼梦》、《西游记》)。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作者罗贯中。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