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书中,为什么作者关于刘伯温的描述比较少?
我来换个角度答这个问题,写传说太多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在写不偏离正史轨迹的这类人物其实是最困难的。因为容易被两头堵,怎么写都挨骂。比如写诸葛亮,你要不要写空城计?信史里没有明确记载过诸葛亮有过这样的惊天操作,但《三国演义》又流传太广。你写了,考据党肯定把你喷的体无完肤,你不写,拿小说当历史的还是会喷,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不会满意。当然,不过要是写玄幻或者穿越题材的东西就不受这种限制。这也是网络小说中这两个题材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创造自由度高。
那么说回《明朝那些事儿》,这是一本网络语言化的历史普及书。成书的属性决定了作者不可能偏离信史的范围创作,虽然《明史》的可信度也不是那么高。那么刘伯温这样几近半仙的人物就是最难写的,所以作者聪明的减少对其过细的描写。但在信史可载的范围内还是突出了刘基在明朝开国时的功勋,这已经很难得了。起码让我来写肯定把握不好这种尺度。
《明朝那些事》这部书,是作者翻阅了历史资料以后而出的作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事实总没有字面这么好看。”历史资料,是字面,不是事实。
明朝的历史资料,有刘伯温的那段历史,是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编修的。朱元璋的光辉形象,是不可能被刘伯温掩盖住的,大家这就都心知肚明了吧?
然而,刘伯温在军事上的参谋作用,是会被一些将士记住并且作为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虽然不至于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也应该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如果朱元璋有历史记载的那么厉害,大明朝也不会衰败的那么惨不忍睹。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整个作品的谋篇布局上刘伯温不在重点,二是作者本人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喜欢程度。我儿时就在家里老房子的墙洞里找到一本《大明英烈传》,里面的主要人物是朱元璋,还有就是他手下的那帮一起造反的小伙伴,刘伯温也是一笔带过。如果作者在资料素材的搜集方面不够充分或者说对这个人物形象把握不准的话,在成书的过程中就会有所取舍。
英雄打地盘,精英理国政。真实的历史应当是英雄更受民众爱戴。
传奇朱易欢的历史原型是谁大结局怎样明朝最后一个
在《龙珠传奇之无间道》电视剧中对于李易欢的设定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公主,在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个公主是长平公主,但是这位长平公主的结局是在下嫁给驸马周显之后的一年抑郁而终,而且明朝亡国之后还有桂王、福王等等,但是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说李易欢并没有历史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