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师排行榜
对文官而言,其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韬略 策略 智略 政略 文略 权术 口才这些维度。其中,对军师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韬略和策略了,韬略指制定伏击战术,排兵布阵的能力,策略指制定战略的能力,如决定先打谁后打谁,驱虎吞狼,二虎相争等。智略是连弩等兵器研发能力。政略是行政治国能力。文略是文采能力。权术是双刃剑,忠臣的这项能力高就可以更大化发挥个人才能,二心或野心之臣高的话,就是隐患。口才是说服别人 舌战的能力。就三国演义而言,
诸葛亮 韬ss策ss智s政s文s权A口才ss这些维度只有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全部都得到了足够字数的展现。
郭嘉 韬s测ss智政权未知 文s口才s
司马懿 韬s策ss智b政s文a权ss口才s
周瑜 韬ss策s智a政权未知文s口才ss
庞统 韬s策ss智a政ss文权未知 口才ss
贾诩 韬ss策ss智政文口才未知 权ss
徐庶 韬s策s智政文口才未知 权b
荀彧 韬a策ss智文口才未知 政ss权c
就军师而言,孔明第一,贾诩第二,周瑜第三,郭嘉司马懿庞统并列第四
第一名:郭嘉郭奉孝。
其实郭嘉排第一也是有争议的,毕竟三国中谋士多如牛毛。但是作为曹操最赏识的谋士,郭嘉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曹操攻袁绍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曹操感叹“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刘备归附曹操后,曹操帐下谋士建议曹操杀掉刘备,只郭嘉一人提出刘备末路来投,若杀之,会担杀贤的恶名,使天下才智之士心疑,曹操有感于此,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曹操为避免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欲先灭刘备,却担心袁绍趁机来犯,问计于郭嘉。郭嘉分析说“袁绍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刘备必败,然后回师对付袁绍,这是避免腹背受敌归好的机会,不能失去”。于是曹操攻打刘备,擒得刘备家眷,活捉了关羽,袁绍此时果然未有反应。郭嘉也帮助曹操不废一兵一卒占领辽东,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呼“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郭嘉运筹帷幄,所谋皆中,有道是郭嘉不死,诸葛不出。
第二名:诸葛亮
三国中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和刘禅,可以说是蜀汉帝国的缔造者和守护者。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传言得到诸葛亮就可以得道天下。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识破周瑜打黄盖之苦肉计,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取荆州、西川、益州,招降马超、姜维,六出祁山,巧摆八阵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些都是诸葛亮智谋的体现,而且诸葛亮死后还吓退司马懿,并且预防了魏延的反叛,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蜀国。
第三名:司马懿
司马懿多次对阵六出祁山的诸葛亮。若论料事如神、运筹帷幄之才,司马懿不敌郭嘉和诸葛亮,但司马懿长于隐忍,运气似乎也比诸葛亮好得多,诈病赚了曹爽,夺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之时,从未在正面赢过诸葛亮,多是散布流言,使诸葛亮因战阵之外的原因退兵。
第四名: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