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英美联军登陆北非的时候为何遭到了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当时北非仍然是法属殖民地,
同时维希法国是纳粹的傀儡,
因此法国军队必然抵抗英美!
由于北非连接着欧洲和亚洲,
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因此英美联军必然登陆此地!
如此有利于打击法西斯势力,
而使反法西斯盟军逐渐胜利!
1943年美英军队登陆北非时,为何遭到法军顽强抵抗?他们不是盟军吗
法国自从被德国入侵以后自我分裂成维希法国(民众默认的政府)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其中,维希政府为了保证法国留下的最后利益(海外殖民地,法国留下的一半国土还有法国舰队)选择了加入德法意轴心国阵营!当然,不排除法国两边下注,夹缝中求生存,保证利益最大化!
咱们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回答。每个国家的举措,前提都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并不考虑后人界定的同盟利益或者所谓正邪之分。
政治上说,法国在1940年本土战局失利后,接受了德国占领北半部德国的事实,政府迁到维希,保有南半部国土,但是保留了全部海外殖民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这也是德国力有不逮,希望法国维希政府帮助的地方。因为法国失去的殖民地不会归属德国,会被英国捡了便宜。从政治上说,法国成了德国的仆从国,为德国提供资源和人力支持。和英美成了敌对方。戴高乐成立的“自由法国”在法理上并不成立,其实当时英美也没有承认它。
从经济上说,北非的广大地区,尤其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殖民地,法国有巨大利益。英美在这里登陆作战,尽管是为了进攻德意,直接伤害的就是维希法国的利益,它当然要指挥军队反击,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军事上说,英法并不是严丝合缝的一家人,存在着国家,文化,历史的对抗因素。而且,法国战败后,英国政府在收缴法军兵器资源,处理法军人员时并不客气,原则就是为我所用。如果不能,反而会资敌,就坚决消灭。比如土伦港的法国舰队被迫自沉等事件。所以,法国军队当时痛恨英军并不亚于德军。
综上所述,北非法军抵抗英美才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有联合更有争夺的必然性。
当然,北非法军战斗意志和战斗实力不强,一触即溃也是必然。
法国是盟军不假,但是当时有两个法国,一个叫自由法国,一个叫维希法国,事实上,维希法国才是合法政府,全世界都承认的。
盟军登陆阿尔及利亚、奥兰、摩洛哥等地,这些地方,都是维希法国的势力范围,而维希法国,是盟军的敌人。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只不过就是个流亡政府,合法性都是存在疑问的。
法国战役时,纳粹的高歌猛进中,法国一败涂地。法国总统贝当选择与德国人议和,其实就是投降。从此之后,法国开始了和德国人穿一条裤子。很多时候,法国成了纳粹的大后方。
而法国还有个戴高乐,戴高乐将军逃到了英国,在英国的帮助之下,成立了自由法国政府。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都宣称自己是法国合法政府,两边都在拉拢法国人心,同时争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维希法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承认的,维希法国并不完全是个傀儡,虽说领土没剩多少吧。而自由法国不同,全世界都不承认自由法国,只有扶植戴高乐的英国人才承认自由法国。
北非的法属殖民地也是很纠结,比如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这些地方距离法国本土太近,距离德军也近,给他们胆子,他们也不敢站在盟军一边。索性就黑到底,和维希法国站在一起,对抗英美盟军。
殖民地的态度,决定于这个殖民地处于谁的势力范围,维希法国的军队对抗盟军,也是合情合理。
二战欧洲战场,法国对德意志帝国宣战,仅仅抵抗了39天,1940年6月22日,昔日欧洲老牌强国,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的法国便向德国投降,成为了德国的维希政府,至今,成为法国人心中的耻辱,不愿提及。
投降后,维希法国迫于德意志帝国的淫威,追随德国,成为法西斯同盟国,当时的北非,依然属于维希法国政府的殖民地。
1943年美英联军登陆北非时,遭到当时驻扎北非的维希法军顽抗抵抗,维希法军听命于维希法国政府,而维希法国政府维德意志马首是瞻,根本不是美英的同盟国。
1943年美英联军登陆北非时,法国军队顽强抵抗,是因为法国军队在海外的没有投降德国,所以他们也不会投降美英联军,另北非当时是法属殖民地,二战中也一直由法国管理,他们认为是为自己国家利益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