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刘备为什么没有往荆州增兵
这个主要原因还是信息传递问题。消息没有及时传到刘备处。
消息要快啊!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写的,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有写到:有人从荆州来,说东吴向关羽请求嫁女儿,关羽拒绝了。诸葛亮知道后于是想到荆州危险了,要派人替关羽回信。正在这时,荆州的捷报不断传来。没几日又关兴来报水淹七军的事情。之后又有来报说关羽那边防御措施做得很好,万无一失。于是,刘备就放心了。就没有再主动派人去打探消息了。所以,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出战甚至兵败的时候,刘备是根本不知道的。
心碎的关羽
那历史上究竟会有何记载?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虽然没明说,但是,从侧面想,刘备其实是不知道孙权会袭击关羽的。所以,没有准备何来去救援一说呢?张飞之心碎
答 | 江隐龙
自章太炎之后,不少学者认为刘备不增兵支援是借孙权之刀杀关羽,如果这一阴谋论成立,那这个问题就不用回答了。我们现在分析这个问题,是将基础建立在刘备希望关羽能得胜的正常心理之下的(当然我不是说刘备想杀关羽就是不正常)。
其实关羽北伐引发襄樊之战一事,刘备集团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早在刘备未入蜀之前,关羽就已经领军进行过北伐:建安十五年(210年),关羽北上,与曹操帐下的乐进、文聘、徐晃、满宠等名将均交过手;刘备入蜀后,关羽又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兴兵北伐,与乐进交锋。
以上可知,关羽北伐是一个持续性的军事行动,而且早在刘备坐镇荆州时就已经开始,可见这一军事行动并非关羽独立为之,而是经刘备、诸葛亮等人集体讨论之后的结果,之后的关羽北伐自然也不例外。
刘备入蜀意味着《隆中对》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最初关羽与诸葛亮同治荆州,建安十七年(212年)的那一次北伐正发生在这一时期。后庞统意外阵亡,诸葛亮等人入蜀,荆州便只剩下关羽。
从之前北伐的战绩来看,关羽完全可以独挡一面。湘水划界后,孙权暂时不会对荆州出兵,所以关羽唯一的敌人便是曹操。但是经过湘水划界事件之后,关羽也深知孙权不可靠,故修筑了江陵南城以御敌于先。襄樊之战开始时,关羽层层布防,沿途修建烽火台,一旦南郡有变可以立刻回援,从战术的角度来看,纵然称不上万无一失,也足以攻守两便。再加上关羽开始的战况非常有利,打得曹操甚至想迁都——刘备不派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探讨一下可以,我们都知道,诸葛孔明、卧龙也!多智星,有谋略。
刘备有争天下雄心。两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应该有远滤绸谋,荆州是四战之地,北可伐中原、东可进攻东吴、西可入蜀,南可扩大南越。兵家重地,虽有关羽守可以,忠信度不用怀疑,攻就要从长计议。
在入川取得益州拿下汉中后,应派兵回荆州。此时北有秦岭关卡很多,曹操一时攻打不下,反而荆州变成最前线,危机四伏。立派诸葛军师随队,赵云为统领、魏延为前锋,
助关羽一背之力,东吴也不敢轻举望动,襄阳、樊城随手可夺。代天下有变,东联结孙权,二路出兵,一路取关中、一路取宛洛,实现隆中对战略目标。霸业可成。
汤哥我的答题风格:先说是不是,后讲为什么,再谈有何启发。
关羽北伐,刘备、诸葛亮的态度让后世之人感到困惑,他们事前不阻止,事中不过问,事后不救援。而在关羽死后两年,刘备却又以举国之力伐吴报仇,终至惨败。为何耶?
1.关羽北伐,他想干什么?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上夺得汉中, 并派刘封、孟达占据上庸,刘备领地和实力达到了顶峰时期。 吃饱喝足了,接下来应该是慢慢消化,治理好经营好。
可在此时,关羽却突然向曹操发难,主动挑起战事,发起北伐战争。关羽 从荆州南郡出发,进攻曹操襄阳、樊城。
关羽此时出兵,是“三违行动”:
第一,从荆州出兵单独北伐,是违背《隆中对》战略的(天下有变,荆、益两地同时呼应北伐)。
第二,守荆州的策略是“联吴拒曹”,“拒”是拒守的意思。关羽违背此策略,改为“防吴攻曹”,主动惹事。
第三,并没有得到刘备的授权,应该属于擅自出兵。
关羽为何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