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这句话是著名心理学家Alfred Adler 提出的很有意义的生命哲学命题。这里的所谓“主观”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人们常说“命”是天定的,实际都是自己预设的,也就是“自己赋予其意义”的。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至少一部分是对的,比如,你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一定对你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又比如一个女孩子接受的遗传基因中有很高的“颜值”,就很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郎君,她一辈子都不用拼搏奋斗,应有尽有了;还有的人天生聪明,只要他不懒惰也会出人头地。可能有的人不认这个帐,那你就试试,在同样条件下你即使成功了,你一定比“命”好的人付出几倍的代价。关键是人应不应该向命运挑战?我说应该!不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不会成为传世名作了。据说印度教就教导人信命,所以那里的穷人自认为自己命里就应该穷,所以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而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是积极向上的儒家哲学,过去批判孔子的天命观,其实如果全面系统地领会孔子的思想反而会产生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冲动。从哲学意义来说,世界虽然由我们自己赋予了诸多“主观”的意义,但如果我们经常检视自己的主观世界,我们就像长上一双翅膀飞向美好的客观世界!(谢谢邀请!谢谢阅读!)
主观的世界,只是熟悉见惯的物质世界观之外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的定义和描述。
组成生命组织分很多种,各自对应相同的空间。人的生命体不仅仅只体现肉体,非物质状态的生命体还是分多重形式存在的。非物质生命体还可以不断拓展新状态,就是生灵的进化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神仙文化就是对非物质生命体的一种描述。
目前人类生命形态以肉体为核心,立足此点看到的世界确实是狭隘的相当主观臆断随波逐流的:看见的就是真实存在,看不见的就视为是虚假迷信。很多低层次世界(鬼魂世界)和高层次世界(神仙世界),都无法窥探,不能予以研究。否则视为另类和可笑之类。每每听到西方科学家研究非物质灵魂世界一点点捕风逐影的信息媒体往往给予高度重视和报道。中国五千年的修行文化和其对生命现象研究的积累都一律视而不见。充其量当作神仙志之列的文化故事娱乐娱乐哦。
由此可见,目前人类居住在自以为是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多重客观世界尚未开启官方研究。可惜,可叹!
大概意思是,你眼中的紅色跟別人眼中的紅色是不是相同的,這一點永遠無法去確認和證明,實際上意思就是你不可能取出你的想法跟另一個人的想法放在天平上作比對。
我們根據命名規則去認識這個世界,但每個名字帶給我們每個個體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受或者不同的心理印象,而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有句話說,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同一件發生的事情每個人在闡述的時候都會選取那些更容易引起自己關注的一面,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會覺得他們描述的不是同一件事情。
而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兩個人的描述是相同的,那也可能只是因為語言的精度只能如此,實際上他們感受到的細微差別無法用語言去表述了。
以上,大概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