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里美军伤亡超过日军,是否有美军指挥不力的因素呢?你怎么看
伤亡,伤亡,自然是包括伤和亡。美军多的是伤,日军多的是亡,虽然放在一起统计,可意义是不一样的。
那场战役,美军攻,日军守,日军据岛而守,挖掘了大量的工事,尽可能的想办法降低美军舰炮和飞机的杀伤力,迫使美军无法发挥在重火力上的长处,将战斗发生在步兵与步兵之间。日本守军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杀伤美军,让美国人心疼。
最终结果正如日本人所料,美军伤亡惨重,美国人心疼不已,然后决定拿原子弹炸日本,也算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血战钢锯岭》呈现的阵地战对攻的确非常惨烈,米军一片片倒下,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日军。
但造成这种情况真的不是米军将帅无能,实在是日军太狡猾,占尽地利优势不说,还修了那么多易守难攻的要塞、地堡和暗堡,换作任何军队都会付出巨大伤亡才能占领阵地。
《血战钢锯岭》的故事很真实,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也与当年太平洋战争史实相吻合。实际上,米军的太平洋战略注定了要付出巨大伤亡,因为要想轰炸日本本土,进一步迫使日本投降,就一定要拔掉日本四岛前沿的这些太平洋岛屿。
所以,一场场血战在所难免。如果是平原地带,米军一定会平推日军,但岛屿登陆战太难打了,加上日军设计的堡垒又十分精细、狡猾,不易被发现,更不易被拔掉,所以,《血战钢锯岭》中的米军损失很大。
不过,一旦米军站稳脚跟,发挥出火力优势,日军慢慢就成了人肉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