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象棋个人赛冠军是谁
暂时还没有举行
2022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很难产生,首先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可能定个线下综合型比赛的日期,其次放在线上比赛,又很难保证公正比赛,当今社会各种电子产品,象棋软件层出不穷,而软件实力又远超棋士的实力,综上所述我认为今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能否举行都是个未知数。
为什么中国象棋选手老而弥坚,围棋选手好像三十岁就退出一线了
原因有三:一围棋入门容易但搏杀剧烈程度、计算深度、变化度高于象棋。二自从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大胜日本队大振国威,使围棋在中国井啧式普及。正值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处于小学阶段加上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宣传,孩子学习课外特长围棋成了首选。中日韩三国围棋竞赛获胜者能获高额奖金也促进了大量青少年学习围棋热情。而中国象棋仅国内流行,缺乏上述机会。
围棋很显然棋子数量远大于象棋数量,其复杂程度远大于象棋,特别是计算量要非常高,头脑更加灵活。30岁之前正是大脑最鼎盛的时侯,年轻人自然比年领大的占优势。参加职业围棋比赛的年轻选手几乎都是从6,7岁开始学习围棋,假设从6岁到20岁也有12年之久,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围棋其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以及经验已经大大具备。
如果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比较,一个25岁和35岁的人下围棋,其经验度可以用盘数进行划算,都是1000盘,1000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已经是达到熟练的水准,也可谓不分伯仲,另外进行对比的就是大脑计算水平,还显然前者处于大脑最活跃的年轻人更加占据优势。
其实不光是围棋年轻人占据优势,象棋也是如何,就在前几天年仅12岁的孟繁睿战胜了中国象棋冠军王天一,孟繁睿前不久还战胜过象棋特级大师孙勇征。
正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又比一浪强”年轻人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更是可喜可贺!中华文明亦是如此,正因为有一代代的传承人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才能够川流而不息,渊源而远流长!




围棋棋手年轻化的问题从李昌镐开始变得严重起来了。李昌镐90年代出头,开始在国内肆虐曹薰铉等人,93、94年亮相世界棋坛,在世界围棋称霸十年。
在李昌镐之前,围棋的主角儿赵治勋、小林光一、聂卫平、曹薰铉等人都是二十几岁开始称霸棋坛 ,这些人一直强盛持续到了近四十岁才开始向下,只是老聂下得太快了些,而曹薰铉则是坚持到了五张的年龄。
李昌镐好像是16岁夺得东洋证券杯的,那次他干掉的是林海峰,也是含金量十足。李昌镐彻底击溃马晓春后,围棋年龄的结构就开始有了改变的势头。之后,随着围棋入奥的理念形成,围棋竞技程度加重,年轻人开始成批出现,终于导致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化。
因此,围棋的竞技化奥运化是围棋年龄年轻化的根本原因。中日韩三国中,日本对围棋竞技化有些看法,坚持围棋文化的特性,因此,它的围棋年龄就比中韩高,运动寿命也长些。而中韩都在拼年轻人,中国人多,因此逐渐占了上风。
象棋其实也年轻化了,只是没有围棋那么明显。象棋霸主的年龄五六十年代是三四十岁,七八十年是二三十来岁,现在也只是二十多岁。再看围棋,已经退到二十岁以下了。
棋类运动本是智力运动,高水平优胜。现在强调竞技化奥运化,意味着不仅水平要高,更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在一系列比赛中保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