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战中如何防御鱼雷攻击
鱼雷防御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现代化水面战斗舰船的生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鱼雷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因此,各个主要海军强国在近几十年来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反潜和鱼雷防御能力。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海军都已经普遍装备了各种型号的水声干扰器、声诱饵、气幕弹、拦截网和火箭助飞式深弹等水声对抗器材和鱼雷防御装备,但是随着水声探测技术和鱼雷自导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鱼雷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水中弹道更加多样化,复合制导技术也开始普遍应用,已经具备很强的目标追踪、识别诱饵和假目标的能力,传统的被动手段已经难以有效防御来袭鱼雷,无法满足海军作战的需求。
目前来看,现代化的水面战斗舰船如何对抗和防御较为先进的线导+尾流制导鱼雷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反鱼雷鱼雷(ATT)成为当前主要海军强国致力研究和发展的新一代鱼雷防御手段。从1980年代初,美国海军就率先开始尝试研究反鱼雷鱼雷的工程样机,并且展开了多次海试,积累了相当的技术成果,占据领先地位;俄罗斯也提出了“小包-E”/NKATT系统;德国海军在2000年进行了反鱼雷鱼雷的实雷发射和水中航行试验;意大利和法国联合研制的MU-90轻型鱼雷也具备改装成为反鱼雷鱼雷的潜力;英国皇家海军的反鱼雷综合工程研究小组也在推动TCM-IPT反鱼雷鱼雷尽快进行鱼雷拦截测试。
反鱼雷鱼雷的主要攻击对象就是来袭的鱼雷目标,与来袭鱼雷对抗时,通常处于迎击状态,在作战使用时,首先由鱼雷告警声呐系统或者其他的水声探测装备发出鱼雷来袭的预警,并且识别来袭鱼雷,对来袭鱼雷进行测向、测距和测速,经过火控系统的快速解算,给反鱼雷鱼雷装订射击诸元,反鱼雷鱼雷发射入水之后,航行到预定拦截方向,设定搜索深度之后激活自导系统,开始自行搜索、截获来袭鱼雷目标,一旦截获到来袭鱼雷目标,建立稳定跟踪,对其进行拦截,在非触发引信的作用范围内引爆全向爆破战斗部,毁伤来袭鱼雷目标。
海上作战平台有哪些
所谓“作战平台”,是指现代各种伍器系统中,具有运载功能并可作为伙器依托的载体部分。 以此分析,海上作战平台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各种水面舰船(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潜艇、大型水上飞机、两栖坦克/步战车、临时人工岛、无线遥控船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