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为何没有走上刘邦杀功臣的老路?刘秀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
一,刘秀没有封王,刘邦除的都是有独立兵权的封王,随时可能反的,其他功臣都没杀。二,刘秀年轻,能熬的过那些功臣,把那些功臣熬死总比杀了好,刘邦取天下是年纪已大,熬不过功臣,他必须在剩下的时间里处理好身后事,除掉可能谋反的因素(封王),其他的功臣刘邦并没杀,临终还分析了大臣的能力安排了职务,可见他对每个功臣都是洞察的,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不杀。
有两种开国之君,一种是贵族或者知识分子出身,有一定经济和政治基础或者受过良好教育;另一种草根出身,这个不多解释。
前者作为开国之君,都没有杀功臣的问题,政策上不会过于偏激,尊重知识分子,也会相对约束自身,如赵匡胤、刘秀等。
后者作为开国之君,都有凤凰男症候群,猜忌多疑,诛杀功臣,政策偏激,如朱元璋。
这里多提一句,其实刘邦算不上屠杀功臣,他杀那几个人里只有一个是真冤,其他人不冤,而且他杀的根本不多,跟他打天下绝大多数得以善终,甚至分享权力,在开国之君中刘邦算很不错的。
能不能别说刘邦杀功臣了,刘邦就杀了韩信彭越和英布,而这三个人根本不是刘邦的功臣,顶多算是合作伙伴,几个弱的联合起来干掉强的然后再互掐不是很正常吗,为啥要说刘邦杀功臣呢
谢谢邀请!
这和个人经历有关,刘秀受过良好的教育,心胸宽广,进过太学,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主张仁政、柔政,自己军事力量也很强悍,又有家族势力,个人并未经受什么苦难,和李世民差不多,所以对功臣的忍耐能力上较其他的开国君王有着较大的优势,驭下手段,一张一弛,既能使功臣不过于紧张,又能很好地控制住手下。相比较朱元璋等,算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物,这种人虽工于心计,能够一时掌控手下的有才之志,却难以始终如一地把握,难免对手下感到畏惧、不安,所以兔死狗烹,先下手为强,其实本质是心理自卑而已。

谢谢邀请,首先我们要大概了解一下,两个人文化年代背景,刘邦起义时刻是逼不得已,跟他干革命的都是一些早年地皮无赖,再他不锻壮大的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他深知这些人的性格特点,一成功之后,为了压制这种矛头,必须杀鸡儆猴,也算无奈之举,反观刘秀,出身在贵族官僚机制家庭,虽然破败了,但深知体制的重要性,和厉害性,所以他成功后,为唯护这样的制度,不能随意杀人,无谓谁高谁低,两者都是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