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关崂山道士的故事
没错,千百年来,崂山这座名山叠现出神魅、超逸的气质和底蕴,吸引着雅爱搜神的人们,这种神情趣的渲染也必然折映到文学中来。“崂山道士”可以说是被标入了中国文学版图,这得益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聊斋》名篇《崂山道士》是一篇五百有余的短篇,叙迷了“故家子”王生的程。小说取材于崂山道士的真实生活,剪纸成月、投著化人、壶酒醉众、穿墙能过等种科暗喻道家功法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明清时期崂山道家思想的新发展。
王生求道的悲剧性结果,具有童话般的喜剧功效,它所具有的普遍性人生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可作为劝学的寓言性启示,也向崇道者暗示了天人相隔、道俗遇异的无情现实。
而蒲松龄的崂山写作及其笔下诞生的崂山题材名篇,也为崂山文化注入齐文化的丰厚滋养,是《聊斋志异》整体写作过程中的一段华彩乐章。他在继承魏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小说写作创造和发展,这在他的崂山题材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崂山由此被标入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版图。
除此之外,纪晓岚笔下也有涉猎。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便有这样一篇有关崂山的神魅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即墨有人游崂山,寄宿山家。所住屋有后门,门外缭以短垣,为菜圃。时日已薄暮,开户纳凉,见墙头一靓妆女子,眉目姣好,仅露其面,向之若微笑。方凝视间,闻墙外众家童子呼曰:一大蛇身蟠于树,而首阁于墙上,知蛇妖幻形,将诱而吸其血也。仓皇闭户,亦不知其几时去。设近之,则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