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最终汇入的海是什么海 万里长江最终汇入的是什么海?蚂蚁庄园3月6日课堂答案
2025-02-09 22:51:45 小编:来源于网络 我要评论
把长江黄河汇入大海的水收集起来,在旱季时放出来这样现实吗
这个想法不对的。天地日月星辰运行是一个自然自运转循环系统。黄河长江是风云雷电雨、春夏秋冬运行的重要要素。都是地球在太阳系,在宇宙中自转公转所产生的变化。
黄河长江好比我们身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动脉和静脉。大家认为,如果我们把自己身上的动脉或静脉里的血液,接一些下来,作为解渴之用,那会发生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人的身体运行,就是天地规律运行的成像和投影。


把长江黄河注入大海的水收集起来,在旱时放出来。这个问题太不现实!因为长江黄河的流量太过巨大,如果储存的话,那就会淹没大面积的田地,即使那样,也不会有能多地方储存。所以说,这个问题没有现实可行性!且有点异想天开!
长江,黄河的水每一秒钟都在收集,这不是人类在收集,而是天在收集。
大海里的水在不断的蒸发,上升成为云雾,在天空中飘荡,飘到高山上凝聚成冰雪,溶化流下成为河流,再流入大海,有的云雾,没有遇到高山,而是遇到冷空气变成雨落下,流入江河流入大海。
这就是水的循环。
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不一样,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少,分配不如人意,但是符合天意。
因为,许多地方没有造就降水的条件,而有的地方有充足的降水条件,特别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湖泊水网密布的地方,降水概率高。
而沙漠地区,没有湖泊水网,山林植被,蒸发量小,形成云雾笼罩的气象少,降水就少。
人要改造自然条件不在天上,而应该把目光投向地上,把水源丰富的地方的水引入干旱地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沙漠变绿洲。
几千年来由于人类的科学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利用自然界江河水资源能力是低下与被动的,现在巳经通过南水北调,洪水引入沙漠,造提灌湖.大型水库等水利工程取得很大进展。相信今后我囯机械工程能力的飞速发展,对江河湖泊的管理能力提升,会对流入大海的水资源利用率更高,会接近这个目标的。
谢谢悟空邀请,大部分人觉得这个问题可笑,但还是有一定可取性的。丰水期收集水资源不仅用来抵御旱季缺水,还可以用来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大藤峡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是修在平原与山地之间的峡谷地带,因为这些地方有空间容易蓄水。在平原的入海口处修坝建闸口很少见,目前我国只有在浙江的曹娥江建有大闸,只不过目的不是为了蓄水,而是为了挡钱塘江大潮。下图为曹娥江大闸,海水和河水天各一方。
这个问题首先讨论要不要收集长江的入海水量。长江每年入海近万亿立方水量,在下游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地方容纳这些水量。例如作为长江下游第一大湖,容积只有44.3亿立方,算下来需要225个太湖才能蓄纳这些水量,大概要占用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管理这些水也挺费成本的。还有一点是长江下游不缺水,蓄了这么水用不完。所以要打长江水主意,关键是”引“,例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直接是在扬州引长江水,还有其他如引江济汉,引江济渭、引江济淮等都是跨区就调水。最重要的一点,长江的入海口要有足够的入海水量抵御风暴潮,如果入海水量不足,上海人民可能得喝咸水。综合来看,目前在利用长江水是相对合理的。
接下来看黄河的入海水量。黄河的入海水量非常不稳定的,多则200多亿立方,少则几十亿立方,也就是准备三个太湖容积就够蓄这么水。其次黄河下游非常缺水,这点水如果不是进行国家层面调控分配,早就被取完使用了,所以蓄入海的淡水量提供生产生活使用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但是黄河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比较突出,水沙矛盾怎们解决。泥沙淤积在河道是黄河治理的难点,其根结也在水,因为没有足够水把泥沙冲刷入海。所以要蓄入海的水量首先就得解决泥沙。下图为个人整理的黄河入海水量和取水量趋势。
黄河因为入海水量不足造成泥沙溯源淤积在河道中,那么可以反其道而为之。即引海水冲刷入海河道,使放水点以下河道大幅下切,与放水点以上的河道形成水面落差,产生溯源冲刷,使上游的河槽冲深。这个想法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国林秉南院士的一个建议,根据他的研究引海水每秒500立方,经过7年冲刷,就可在黄河的入海口处出现3m的落差。
引海水冲刷黄河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引海水理论上可以无限,但节约了宝贵的入海淡水量。这样就可以在黄河平原地区修建水库群进行蓄水了。大家不要觉得平原水库很稀奇,山东省目前有770多座平原水库,光滨州市就有70多座平原水库。根据之前的数据山东省平原水库设计总库容16.54亿m3,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每年都会引20、30亿立方黄河水进行蓄水。所以如果能够解决好泥沙入海的问题,黄河那点入海的水量,河南和山东会尽力蓄完。下图为亚洲最大平原水库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