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和三国哪个在前
春秋在前,然后战国,最后是三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般从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止。
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从曹丕篡汉到西晋灭东吴为止。
春秋战国在前。以秦朝为参照物,春秋战国在秦朝前边,三国在汉朝后边,汉朝又在秦国后边,所以春秋战国在三国前边。
时间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最后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统一,国号为秦。三国时期在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到280年,最后在280年被晋国统一,国号为晋。
春秋战国在前。
春秋战国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而三国是在220年-280年,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
嘉靖版《三国演义》和毛版《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嘉靖版”与“毛版”《三国演义》在思想观念上存有不同区别: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庸愚子(蒋大器)作的《序》、修髯子(张尚德)的作的《引》。该书共24卷,每卷10则,共240则,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如第1卷第1则《祭天地桃园结义》。这个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
毛版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版《三国志演义》,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简介,故称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的各版本,均从此版出。
嘉靖版对曹操多赞颂之语,显然是出自对英雄豪杰的欣赏之情;毛版将这些赞颂之语删去,表现出鲜明的“贬曹”倾向;正统观念更为浓烈一些;“嘉靖版”对曹操祖先家世的介绍也多赞颂之语,既是对客观事实的交代,也为后文曹操在逃离京城后能迅速拉起队伍讨伐董卓埋下伏笔,对其家世全部删去,只突出其祖父是宦官,显然是出自“贬曹”的观点。
嘉靖版为代表的版本与毛版的差别不仅仅是一般版本文字上的差别,更重要是思想观念的上差别,这是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毛版最流行,是集大成者;
嘉靖本,由于时间上更接近,传言最接近原著!但演义虽然是跳脱了正史的桎梏,但越靠近历史则越容易受正史和作者立场的影响!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文本和现世世界中寻找契合的内容进行填充,使故事更有戏剧性,人物更立体化!
毛本通行,应该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好,何方都能认可!
嘉靖本,接近,但感情色彩和偏见更浓!
三国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答:三国是真实的历史,三国演义是艺术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演义小说钜著,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根据罗贯中的这部史诗钜作改编拍摄而成,剧情尊重原著,只在一些细节上加以改编,效果却不错,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剧情的编排有些古板,武戏也很不好,但透析出的那股情怀和浑厚的历史情愫却是无可比拟。
看此剧,你会看到汉民族昂扬风发,胸怀博大,情义并重,风骨傲然的精神风貌,你会发现三国不仅仅只有权谋,即便是权谋也是如此的有风度和原则。而不会看到奴颜卑膝,小人心思,低阶勾心斗角,胸怀窄小,自鸣得意的小市民风貌。
1、两者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而三国演义是小说。
2、作者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3、内容不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4、文学体裁不同:三国志是国别体,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5、创作年代不同:三国志创作于280年-290年(西晋时期),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