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谁写的,蕴含什么哲理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唐代诗人章碣创作的七绝《焚书坑》里诗句。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进行销毁,以为禁锢民众的思想,他们就不能反抗朝廷了,结果“帝业虚”。秦国的基业也随之被销毁了。
秦始皇以为有函谷关、黄河就可以保住秦朝江山。结果是“空锁祖龙居”,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
事实证明,只凭压抑民众的思想和险要的地势是不能守住帝业的,秦朝到了秦二世就灭亡了。
焚书之灰还未冷却,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销”到“未冷”突出了速度之快,说明焚书坑儒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谁写的,蕴含什么哲理?这两句诗流传甚广,出自唐人章碣的七绝《焚书坑》:
前言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章碣生活于836年—905年,是乾符三年(876)的进士。他中第两年后,发生了黄巢起义,动摇了唐朝的根基。
这首诗表示,虽然统治者想方设法控制了文化舆论、建立了制度,但是德不配位,终究还是要被赶下台的。
第一句说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老街记得前几年看百家讲坛,某一位文学教授好像说过,其实秦始皇坑的不是儒,而是方士。因为时间有点久,老街记不太清了。
无论是否如此,历史学家的考据与诗人的文学创作还是不同的。
无论秦始皇到底坑得是儒士还是方士,诗人把焚书坑儒的典故用在这里,是指秦始皇代表的统治阶级,想通过控制文化和舆论来加强其权力的稳固。
“帝业虚”三个字与其是一种现象,不如说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焚书坑中,烟气还没有消散呢,你的大业就已经不稳定了。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章碣所作。
说的是秦始皇统治时期一个流传甚久的事件:焚书坑儒。
竹帛烟销帝业虚,
是说,随着烟销云散,书籍虽然焚毁了,文人虽然杀光了,但秦帝国并没有因此强盛,反而走了虚弱衰落。
关河空锁祖龙居。
如何在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选择小语种专业?小语种就业如何
感谢邀请。
首先回答一下学校选择的问题。如果你可以在北大、北外和外经贸之间选择的话,无论任何专业肯定是首选北大的,毕竟北大录取分数、教学氛围和各种资源都要优于另外两所大学。
再来说说小语种专业的选择吧。如果再国内学习小语种,未来不考虑出国深造或深造后回国发展的话,首先考虑的就是国家宏观发展倾向于那些国家或者邦交友好国家,这对于语言的选择并从事相关工作会有一定帮助。比如中俄关系在现阶段如此亲密,未来不管政治还是经贸合作会越来越广阔,那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肯定会跟多。你可以从这个出发点作为参考来选择语种。
最后再来说说就业吧。如果你选择小语种专业的话,那我建议你在校期间一定要把英语学好,无论是对内企业国际部或跨国公司,基本都是以英语为交流基础的。所以在毕业后如果显示就业优势就在于语言的掌握种类和掌握熟读程度了。毕竟你应该不想毕业后只做小语种的语言教学工作。
以上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