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都是什么
三不朽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和大运河 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边防工事,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有着重要的军事、历史和文化价值;秦始皇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士兵和马匹、战车雕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陵墓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大运河是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总长度达1794公里,连接了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和港口,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物流运输史上的杰出成就。
三不朽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
三不朽对现今的启示: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
三不朽是指中国文化中的三件传统文物,分别为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故宫。
这三个文物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工程奇观,有着5500多公里的长城体系,使得中国在历史上能够有效地抵御外族的入侵。
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的陵墓文物,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兵马俑的数量和规模惊人,反映了古代建筑、雕刻和礼仪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特征。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不仅具有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交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代表,传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传统。
三不朽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长寿、富贵、康宁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最注重的事情,也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长寿代表着健康和长寿的生命,富贵代表着物质和财富上的丰厚,康宁代表着心理和精神上的平和安定。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认为只要达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称之为“三不朽”,是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之一。
同时,这也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三不朽指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士、农、工”,也称为“君、民、工”。
这三个群体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称呼和评价。
其中,“士”指的是官僚、学者等社会精英,“农”指的是种田耕作的农民,“工”指的是从事手工业和劳动者等。
三不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成分,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三不朽分别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司马光的“曲江三劝”。
这三篇文章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都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
岳飞的“精忠报国”表达了民族的爱国情怀和大公无私的忠诚;文天祥的“正气歌”弘扬了正义、公正和公道;司马光的“曲江三劝”则诠释了忠言逆耳和忠君爱国的价值观。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打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而且至今依然对后代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不朽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不朽,书不朽,礼不朽”。
其中,“诗不朽”是指优秀的诗歌作品能够流传不衰,被后人传颂;“书不朽”是指经典著作具有经久不衰的价值,为后人所重视;“礼不朽”则是指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价值,即传统礼仪的规范和精神内涵一直延续至今并被人们所珍视。
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三不朽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三篇名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这三部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经久不衰,被誉为“不朽”的代表之作。
其中,《红楼梦》描写了清朝贵族的荣华富贵和家族衰败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破坏;《西游记》则是以“取经”为线索,讲述了唐僧带领孙悟空等人斩妖除魔的奇幻旅程;《水浒传》则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这三部作品在文学、历史、人物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这个问题,三不朽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三部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被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三不朽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神仙,分别是:东华帝君、西王母和南极仙翁。
据传,它们都有着千年的修为和不朽的身体,被视为神仙中的高级存在。
其中,东华帝君掌管生育之事,西王母负责长生不老之道,南极仙翁则执掌炼丹之术。
这三个神仙都是道教中的重要信仰对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求“三不朽”的解释
三不朽名词解释 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和曾文正公曾国藩(半个)。
古人所说的“人生三不朽”是哪三不朽?你怎么看这三不朽呢
在此问题上我没更好的回答,但受邀请浅言几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大贡献永载史册者不朽。德被天下,无处不感恩的不朽。言之有的,教人育人的经典语言常被世间传颂者不朽。总的一句话,为人类,为世间作出贡献者虽逝不朽!
古人所说的人生三不朽指的是:立功、立德、立言,这是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能够做到其中的一条,足以名垂千古。“三不朽”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时期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死而不朽”展开大讨论,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世世代代皆为贵族,这就是“不朽”,但是叔孙豹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世禄”而非“不朽”,于是就引出了“三不朽”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立德指的是创立行为准则,为世人所遵守,比如周公所创建的一套周礼;立功,指的是开创性的公绩,为世人所瞩目的不世之功,比如大禹治水;立言,指的是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比如司马迁创作了《史记》。
“三不朽”的标准过于高大上,所以很苛刻,这是因为立德的人也许可以立言,未必能够立功;立功的人也许可以立德,未必能够立言;立言的人也许可以立德,未必能够立功。我个人觉得,三条标准中,最难做到的是立功,立功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
“三不朽”的标准实在是太高了,古今中外能够同时满足这三条的伟大人物寥若晨星,我觉得就中国来说,古有诸葛亮,今有毛泽东,达到了这一超高标准。就国外来说,拿破仑做到了。
关于诸葛亮,立德:立下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至忠至诚精神。立功: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成为了一方霸主。立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于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来说,立德:为人民服务;立功: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立言:《毛泽东思想全集》。
另外,本人认为王阳明、曾国藩均没有达到“三不朽”的标准,他们只是比较接近而已。对于王阳明来说,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平定宁王治乱,这算不上不世之功,派任何人去都可以平定。曾国藩把明哲保身的哲学研究得很透彻,老狐狸精而已。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就不必追求高大上的“三不朽”了,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活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价值来。对于我们来说,活的好才是最重要的,“求田问舍”比“三不朽”要实在得多。
谢邀答。古人所说的〈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
从古至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人少之又少。我个人认为,真正做到超越三不朽的人是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与日月同辉,与江山共存。永垂不朽。
周总理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最伟大的伟人。
谢邀!不管有多少个不朽,如果人不能认识自己,你说为谁不朽呢?显然这分明就是糊涂虫。再说,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那么那里来的德呢?那里来的功呢?那里来的言呢?这分明是放狗屁。
怎么看?对这样的三不朽,当然要高看了。
这才是真正的高山仰止。
可能我们的一生都未必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达到这样一个圣人要求的标准,但是,他也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向那个方向去追逐,这就是人生的三不朽的最可贵的地方。
中国人常讲德行天下,一个无德的人,无论到哪,都不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一个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不想为社会付出一点能能量的人,也是不会在这个社会上有什么太大成就的。
所以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
一个人只有丽得住这些,你才会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番天地,有一种人愿意与你为伍,那么有了,很多人与你为伍,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变得非常容易。
成就一番事业的最终目的,是成就自我,造福于社会。
这是三不朽的根本。
离开了利人利他的根本,那一个人在社会上,也就是犹如行尸走肉,没有任何的意义,人生的完善,人生的不断的成长,目的就是能够做到利他,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