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旅游中的窝游是哪种方式
古人对旅游中的"窝游",即在旅途中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处,潜心沉浸于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中,称为"旅居"或"寄寓"。这种方式常见于文人墨客,他们或求学访友,或隐居避世,于名胜古迹或山水间流连忘返,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习俗,感悟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瑰宝。
是卧游。
秋高气爽,又有很多人踏上旅途,去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古代,交通、住宿、餐饮都不方便,旅游是件奢侈的事,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足不出户就能游遍名山大川的旅游方式——“卧游”。
“卧游”,就是通过观赏别人的游记或画作,靠脑补达到实地游览的效果。最早将“卧游”变成专有名词的,是南朝宋时的宗炳。他“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当时的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屡次征召他做官,宗炳每次都这样拒绝:我夜宿山丘,朝饮溪谷,至今已三十余年。朝九晚五的日子,臣下实在是过不惯啊!但英雄也有迟暮的时候,有一天,他发觉自己“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再也不能仗剑走天涯了。于是他将自己到过的地方都绘制成画,悬挂在居室的墙壁上,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能与它们为伴,“卧以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