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战争策略
大小:404.82M
评分:5.0
平台:
历史的细节往往是不忍心细看的,而大家在刚接触历史时都喜欢纠结细节,这本书正好迎合了你们的口味,浩瀚的百年历史,细到车轮子的大小服饰理纹都呈现给你们,满足你们的胃口,至于是否是真假那是另一会事,我反而觉得鬼谷子的局下看的更清楚。
《大秦帝国》是孙皓晖所著的历史小说,如果硬要从历史或者文学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很实在地讲,没有多少历史价值,也没有多少文学价值。整本书不过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壮大,最后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作为基础,通过虚构小说的手法,混淆历史真相,创造出一种吸引眼球的,充满偶然和戏剧化的历史小说而已。
因为央视同名电视剧的热播,很快掀起一场全民火爆的“帝国热”,这种小说因为电视而火起来的模式,之前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就是一个典型。为什么大家喜欢这类历史剧?因为其中隐藏着一种让中国人为之振奋的“大国崛起”情怀。
秦帝国的崛起,仿佛在预示着现代中国的崛起。所以大家在观看历史剧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身份认同感。
《大秦帝国》这本书共分《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六部十七册,外加一册《大秦帝国进阶指南》。全书总共400多万字,如果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整部小说,估计要花300个小时左右,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简单看了其中前两部 就去找历史版本的《春秋战国》来读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完完全全地读完过这本书?我觉得价值不大,除了当成网络小说打发时间之外 说实话,收获不大。
全书中以秦帝国为中心,将战国后期齐、楚、燕、秦、韩、赵、魏七国群雄并起的历史铺展开来,主要讲述了秦国如何从一个中等小国,从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图强,一步步发展壮大,蚕食包括六国在内的十二个大小诸侯国的过程。
战国末期,群雄逐鹿,礼崩乐坏,百家争鸣,英雄辈出。这本书比较夸张的是虚构了了一个叫“鬼谷子”的人,作为法家和兵家的始祖,影响了包括墨家和儒家在内的其他流派。但是在历史上,鬼谷子这个人是否存在是很有争议的,这本书通过小说叙事的艺术手法,过分强调了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显得很不可信。当然,这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的,如果只是读小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故事性和戏剧效果都营造得不错。
其中最让人感慨的,恐怕是商鞅这个人物的命运。
我看完整一套书,并且作为一名资深秦粉,我给予的一句评价:
作为小说不错,作为历史极糟。
小说,顾名思义,就是说,一种创作。
我不赞成某些答主,又说误人子弟,又说污蔑先人。
有人看了本三国演义,就天天和人信誓旦旦争辩:历史上,周瑜就是气死的。
你怪三国演义,还是怪此人不学无术?
至于污蔑先人,大秦君主若是这般小肚鸡肠,怕秦国就是三神护体,国土也超不了三亩。
何况他们生前就没少被人说闲话。
秦始皇还是秦王的时候,人家就说他: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一句话:秦王嬴政又丑又没人性。简直就是人身攻击,有木有!
记得第一遍看这部书的时候,我还用的是最普通的按键手机,翻页是用上下键那种。但就是那个时候,我用了无数个日夜,看完了孙皓辉先生的这部力作。
不可否认,在之前接触所有关于秦朝的历史时,作为一个秦人我是不敢挺起腰板说话的。毕竟被诟病了两千多年的那个朝代,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为她辩解。但是孙皓辉先生十六载的努力让我找到了一点自信。
现在我就职在一个有关秦文化的公司,我致力与去学习和发掘那个故去的时代,去看她给我们留下的痕迹。传承传统文化这个事情太大了,我做不到。但是我一直在向朋友安利这本巨作,我只想让身边更多的人,更多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更多不了解秦国奋斗的人,更多迷失在狗血历史剧中的人,我想让他们知道,其实在那个金戈铁马又不失浪漫情怀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听说的暴君就能毁掉的。
历史留给我们的信息太少了,少的就像是寥寥可数的晨星,少的就像是严父脸上的笑容。但就是这一点点的表露,让我们可以窥探背后那些庞大深厚的故事。小说历来都是历史的补充,如果大秦是一条巨龙,那么《大秦帝国》便是大秦帝国的眼睛。
你可以去淡忘,甚至可以去污蔑历史。但是总有一些人,在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让我们记住。记住那个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无数英雄,无数辉煌的时代。
在此,向孙皓辉先生致敬!
一共有三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
《大秦帝国》系列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
作品注重尊重史实,只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其中还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