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衡南发生13岁少年罗某涉嫌锤杀自己的父母看,网游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有多大
谢谢邀请!
这也许是2019年第一个让人觉得悲伤的事情。不过可能不是最后一个!
老鬼向来认为:对于网游和一些娱乐节目、项目来说,针对为成年人需要出台严格的分级审查制度。
原因很简单,未成年人既然作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存在,那么就证明未成年人在很多方面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做法。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判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完整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娱乐项目,一定要做出严格的分级审查和监督机制。
而这,恰恰是我们国家目前严重缺失的一块。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也出现过一例12岁儿童杀死亲生母亲的案例。时间没有隔多久,再次发生了13岁少年涉嫌锤杀亲生父母的案子。
而这些,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怎么都不可能想到发生的行为,却发生了。
也就是说,他们在事发前,应该(没有调查权,没有发言权,所以我用应该)是受到过长期的一些含有暴力的外界因素影响。
可能就来自于一些网络游戏,或者娱乐项目。要不然他们不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老鬼再次呼吁:我们国家对于游戏、娱乐项目、真人秀等节目制定严格的分级、监管制度。
给我们社会的未成年人尽可能提供该有的精神保护,而非只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
其次,在教育体系里,加入更多的精神文明建设课程,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终目的就是让未成年人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
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我是老鬼,我们的观点影响我们的生活!原创不易,值得点赞和关注!谢谢您!
首先,网络游戏确实是对未成年人存在影响,而且基本都属于负面影响,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抵抗诱惑能力差,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影响会非常严重,因此有效限制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游戏注册实名制,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作用。
其次,不少网络游戏制作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只以盈利为目的,甚至有意开发对未成年人诱惑非常大的游戏来吸引未成年人,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监管审批制度。
尽管如此,网络游戏由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要考虑其两面性,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它。如今社会生活压力大,网络游戏确实是一种缓解个人压力的有效娱乐方式。
对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个问题,我认为,根本在于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是对未成年人影响最深的教育,通过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这是很多家庭忽略的,把教育孩子的义务推卸给学校。当今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监护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到这个问题,社会立法是必要的,但是只能针对网络游戏,而更重要的就是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正确教育与监管。正确的家庭教育必须引起重视。
这问题我觉的还是家庭从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玩点小游戏有利于开发智力。再玩游戏给孩子一个警示和提示,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让他们在玩的时候内心就有个界限。至于说游戏厅老板处罚是有些不通情理了。酒厂出酒没有人让往死里喝吗?车厂出车是让你们去撞人吗?所以说有些出现的个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犯罪年龄的下降确实令人担忧,但是有一点无论岁数大小,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
抓住了又怎么惩罚呢?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清楚吗
杀死父母的孩子只有13岁,确定未成年!杀死双亲其手段残忍,确实难形容孩子的犯罪心理。看他家庭情况就知道发生事情并不为怪,这家庭教育确实不能教育出好孩子
(母亲先天性弱智,45岁!父亲又是51岁,不用了解,各方面情操不咋样)
就发生这样严重杀父母案件来说,抓住了,“逮不逮,判不能判的情况下,怎样引导教育都是问题”送学校!家长又反对!老师也不想接收。
这样问题社会要拿出有效的办法,教育,引导,管制!
在几个月前,湖南沅江县12岁儿童杀母案处理结果发布时,我就主张对恶性犯罪应取消施刑的年龄限制。当时我的意见如下。
这就是近现代西方传来的法制的悖理之处,也是近现代法制的悲哀!近现代人类的悲哀!——制定一些机械的、不可理喻的法律条文,把正义的手脚束缚住。杀了母亲,面对询问,还笑得出来,还会狡辩。这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干了罪恶之事,知道掩盖罪行,他还小吗?降魔何需有年龄之限!这是什么法律!如果认可他可以回家,就等于认可未成年人杀人、伤人不负法律责任,那么,今后成年人还敢跟未成年人相处吗?父母还敢教育子吗?应当先收容,14岁后送少管所,18岁后送监狱,48岁后视情况处理。
建议国家取消杀人、抢劫、敲诈、绑架、强奸等恶性犯罪施刑的年龄限制。当一个人会干上述恶性之事时,说明他已经不小了,不要机械地以某个年龄限制施行。
首先我们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我去查查相关资料
基本了解后,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
而且重点在于是那些内似的青年儿童的现在和未来
可以很清楚的得出,孩子缺乏管教呵护培养。
我们都是这个年龄过来的人,应该很清楚我们目前的性情受家庭的影响多大。
都说性本善,性本恶。倒不如说性本空,是环境,家庭,教育慢慢画出了一个色彩丰富的我们。
潜移默化更多的是一种绘画的细细笔触,这孩子的一生已经大受影响,家庭也遭受重创,我想替他们问一句:我们还回得去吗?
网游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也并不是很远,我依然记得第一个网游就是大话西游,那都是10年左右的事(老年人记忆),CF等。我只记得被狂抽了几顿后,我到网吧都是佛系玩法,听音乐看电影,或者浏览一下正常男人激动的网站(好吧,这很污系)
跟小伙伴的玩法也就是抽烟,买最辣的辣条,辣到在天台狂流口水,也曾打架,也曾泡妞(卧槽,我的童年这么无彩,南瘦香菇)
现在很多人把网友称作网络鸦片,不无道理,的确不少青年深受其害,而且里面的交易也是一大黑暗市场。
13岁网游少年之死,这次游戏该不该背锅
说实话,我不觉得游戏有错,就像现在电影也一样,是不是小孩子看电影去学电影上面的东西,是不是又要怪电影呢,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创造出怎样的一个大环境,教会孩子辨别真的假的,还有对的错的,在价值观上思想上要去引导。
游戏方面也可以对判断力和自控力都比较弱的青少年设计门槛,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门槛。
现在社会上好多的青少年都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滋生犯罪,还伤害身体,这是自制力程度的表现。像上述所说的,假如孩子横穿马路没看红绿灯,车来不及刹车,被车撞了,是不是要怪车呢?还是说要怪红绿灯?还是怪大马路为什么铺在这?
现在游戏都在限制小孩子,还有实名认证之类的,但如果小孩子自己没自制力,就算要实名认证,他也会想尽办法去玩游戏,不要低估小孩子的作为,跟想法,在小孩子跟游戏之间实际上最亲近的就是父母,父母可以教导可以想办法去抑制。在这世界上诱惑那么多,错的不是诱惑本身,而是自己明知道是诱惑还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