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十周年伏皇后加点
伏皇后:22恶心人且有操作的武将,pve加点15xx,现版本曹婴遍地走,惴恐队友给闪多刀,加快游戏节奏。
伏皇后技能惴恐:其他角色的回合开始时,若伏皇后已受伤,伏皇后可以与其拼点:若伏皇后赢,其本回合无法使用牌指定除其以外的角色为目标;若伏皇后没赢,本回合该角色与伏皇后的距离视为1。
伏皇后被杀前向汉献帝求援,后者为何不救她
汉献帝虽是汉朝皇帝,但他是一位最没有权力的皇帝,也是一位最悲戚的皇帝,更一个最窝囊的皇帝,他自己的命从来都被别人抓在手里,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救自己所谓的伏皇后呢。所以我们在感叹汉献帝命运的同时,只能为这位刚烈的女子惋惜了。(伏皇后剧照)
伏皇后本名叫伏寿,父亲伏完是侍中,母亲刘华是公主。刘协被推上皇位完全是历史的捉弄,因为他是董卓立的傀儡,所以注定了任人摆布的命运。伏寿能当上皇后,看似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实是她一生不幸的开始,而且自从父亲将她送到汉献帝身边,就随着他过上了四处奔波的生活。
公元196年,董卓在全国人民的谩骂和声讨中“寿终正寝”,伏皇后随着汉献帝回到洛阳,但马上又落入了曹操的魔掌。老曹比董卓会办事儿,为汉献帝面子做的很足,但不给汉献帝丝毫权力,甚至利用他的皇帝名义为所欲为。因此,伏皇后与汉献帝等于是从一个火炕刚爬出来,马上又被人拽入另一个火炕。(伏皇后剧照)
汉献帝靠着年轻气盛,做了一辈子最热血的一件事情,也是仅有的一件很男人的事情,因为当时他看到自己的“皇叔”刘备成了气候,也相信天下的诸侯心里还有他这位大汉天子,于是秘密写了一道诏书,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曹操。没想到曹操手眼通天,没等董承将密诏带出,就被曹操来了一个“人赃并获”,并且反客为主说董承谋反。汉献帝做梦也没想到曹操的手段如此高明毒辣,一时无以应对,只好让董承做了替死鬼。
曹操借刀杀人后,还不解气,又处事了怀有身孕的董承之女董贵人及所有关联人员。这一次汉献帝主动求了曹操,而且是苦苦哀求,毕竟董贵人肚子里的孩子很无辜。但是曹操让他失望了,曾经已君子自诩、标榜为周公的老曹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
伏皇后眼见曹操如此心狠,一股侠骨豪情涌上心头,于是又马上第二次密谋除掉曹操。伏皇后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她太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以她的实力想与老谋深算的曹操过招儿,无异于以卵投石,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不说,整个家族跟着受难,就连两个小皇子也未能幸免。(汉献帝剧照)
这次汉献帝哭的像个泪人,但是并没有去求曹操,因为曹操没有杀他,万幸之中捡回了一条命,让他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苟且,但不是另一种的韬光养晦。此刻的汉献帝已经心灰意冷,因为屡次在曹操面前一败涂地,让他认清了自己的渺小、自不量力和蚍蜉撼树。所以不是汉献帝不救伏皇后,而是他都不知道自己那天会死,活在当下才算是汉献帝的现实!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开玩笑,汉献帝刘协是正儿八经的保命高手,猥琐发育的典范,救伏皇后,凭什么?
汉献帝是汉灵帝宠妃王美人的孩子,在当时,还有一个何皇后也有儿子,叫刘辩,他比汉献帝刘协更加根正秒后。汉灵帝死后,刘辩才是当之无愧的皇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少帝”。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军阀打成一团,等董卓入主洛阳的时候,在董卓看来,之所以要让刘协当皇帝,完全是因为,刘协好控制,才当傀儡的。
换句话说,汉献帝即便有才能,也藏的非常好,要不然董卓为了立个傀儡,完全可以不找汉献帝,或者立了以后发现汉献帝有点想法,然后把他直接弄死,再立个别人。
但是汉献帝呢?
真的做到了当傀儡32年,铁打的傀儡,流水的军阀。而且汉献帝还能时不时找到忠于汉室的人没事做个反扑,反扑成功了固然特别好,但是反扑失败了,也没人找他麻烦。
换句话说,汉献帝要做的事,就是要保全自己,任何有危险的事,汉献帝是不能先干的。
当然,三国里有个人和他不一样,后来,他死了——这个人叫曹髦。
曹髦被司马师捧上皇位后,年年搞事情。动不动找几个大臣商量折腾一下司马师。
后来司马师忍无可忍,就找机会把曹髦弄死了。在位还不到6年,死的时候还不到19岁……
汉献帝虽是汉朝皇帝,但他是一位傀儡皇帝,权力都集中在曹操手里,他自己的命都被别人抓在手里,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救自己所谓的伏皇后呢。所以我们在感叹汉献帝命运的同时,皇后只是牺牲品。
伏皇后遇险,汉献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九五之尊连一个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为什么?用汉献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的性命,能维持到哪一天呢!把一个受尽欺凌的傀儡皇帝的心酸,表述得淋漓尽致。
伏皇后名伏寿,父亲伏完是一名学者,曾经官至执金吾。执金吾即中尉,九卿之一,当年刘秀曾经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伏皇后还有一位先祖伏湛,在光武帝时期官至大司徒,即丞相。
伏家世代治学,这个优良传统源于一个叫伏生的先祖。伏生没有留下姓名,这个称呼意思就是伏姓书生。先简单说一下伏生的历史地位,虽然他没留下姓名,但可以说,没有伏生就没有中国的《尚书》学,中国的《尚书》流传,他是第一人!
看下图这张《尚书》学谱系,就可以清晰地明了伏生的地位,《尚书》的两大主流派系夏侯学派和欧阳学派,都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司马迁就是他的徒孙。
遗憾的是,活跃在当时的一大批像伏生这样的文化传承人,很多都没留下姓名,比如《汉武大帝》中王臧赵绾的老师申公,还有《毛诗》学派的毛公等。
正因为书香门第的熏陶,当伏完发现自己,不能为拯救大汉做什么贡献。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执金吾的职位,当起了一个闲散官员,专心治学。
伏皇后的母亲也是身份显贵,她是汉桓帝的女儿阳安公主。
伏完辞掉执金吾的官职,我估计有很大的不得已因素。执金吾的职责负责京城治安,统领北军,还兼职皇家仪仗队功能,可以说是重臣,关系京城及皇帝的安全保障。
表面上看,如果伏完拥有执金吾的地位,起码他可以保证汉献帝及女儿的生命安全。但正因为这个职位太重要了,曹操是不可能让伏完掌控的。所以,伏完即便不想辞职,也由不得他。
此后,曹操完全控制了京城及皇室的防卫,难听一点说,汉献帝身边全是曹操的耳目,名义上是保护汉献帝,实际上就是完全控制了他。只要曹操愿意,他只需要一个眼神,汉献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