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拜占庭帝国后期只剩下一座城了还能叫帝国
精罗流泪!!最开始欧洲的合法皇帝头衔,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帝国皇帝,后来罗马帝国分裂,皇帝头衔也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各一个。
基督教国家想要得到皇帝头衔,必须和罗马帝国扯上关系才能称帝,西罗马帝国被灭亡,所以西罗马的皇帝头衔由罗马教皇加冕,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即便是只有一座城,他也是东罗马正统,也是东正教唯一的合法皇帝。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实际上,此前的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也仅剩下来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为什么还称后期的拜占庭为帝国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帝国”的含义。帝国不同于一般国家,比如王国、侯国和邦国,它具有特定的精神价值和象征意义,占地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帝国以皇帝为国君,通常拥有很多附属国,一般情况下疆土不小。但是,决定是否帝国,最关键因素是它的影响。围绕帝国,可以形成一定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借以在文明上支配着同一信仰的地区,成为文明的中心。而后期的拜占庭帝国符合这一标准,有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就有帝国在。土耳其人到来之时,它是百足之虫,虽气息奄奄,却死而不僵。它承袭着东罗马帝国千年的辉煌,依然是东正教徒最向往的地方,所以配得上帝国的称号。
其二,任何帝国都必然是一个不间断的时空综合体,拜占庭帝国自始至终符合这一标准,它不曾断绝。从公元330年建立,到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一共经历了1123年,不管疆域大小,帝国运行有条不紊,皇帝世袭相承,帝国的管理体制依然延续,军队建制仍在,拜占庭始终是同一个帝国。正因如此,土耳其人一直不敢小视它,必欲一举攻克君士坦丁堡。
其三,拜占庭帝国是东正教的帝国,君士坦丁堡就是东正教文明的堡垒,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全世界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所以,只要有这座孤城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在,拜占庭帝国就在,东正教就有希望,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其四,即使到了最后关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实际控制区仅仅在都城及其周边狭小区域,作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依然拥有对某些区域的宗主权。名义上接受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国家有黑海沿岸的特拉比仲德王国、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莫利亚地区和伊比鲁斯山区,至少还保持着帝国的框架。既然疆土已然是由大变小,也就有可能由小变大,重铸辉煌。
为什么叫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但是事实上,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上至皇帝,下到臣民,从来没有人称呼自己的国家或者首都为拜占庭。
其实,“拜占庭帝国”这个名词,是后世史学家为方便历史研究,而重新给东罗马帝国起的名字,就好比我国历史上的西汉和东汉,北宋和南宋,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生活的人们,他们只知有汉朝和宋朝,并无东西南北之说,只是后世学者为了区分不同的政权,以当时朝廷的京城方位而命名。
16世纪,在日耳曼人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并非西罗马帝国的传承),名为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的历史学家,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中,为了区分古典希腊文献和后来的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才使用了“拜占庭帝国”这个叫法。因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在古希腊时期,名为拜占庭城。17世纪后,经过一代代文人及学者的使用,这个称呼慢慢被西欧的史学家所接受,并用来区分西罗马帝国和语言及文化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