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战术2汉化补丁 战略与战术2汉化破解版 100游戏网
2025-09-24 21:12:46 小编:来源于网络 我要评论
战略、战役、战术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战场,受技术手段的限制,战斗通常局限在指挥官目力范围之内。在这一阶段,作战层级通常分为两个层级,即战略和战术。此时,战术通常指的是赢的战斗的方法,而战略则是指赢得战争的方法。在这一时期,战略通常由战术的胜利与否决定,并且两者的边界也相对比较模糊,甚至会出现“一战定乾坤”的情况,比如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
在早期西方军事学说体系中,除了战略和战术之外,还引发出了会战这个概念。所谓会战其实是战略和战术的中间产物,即作战规模大于战术却又小于战略的军事行动,不过此时会战这一概念还不能算是一个新层级。随着技术的进步,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会战组织规模的复杂化,原有战争体系已渐渐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随后,普鲁士军队改革派三杰(沙恩霍斯特、格奈瑟瑙、克劳塞维茨)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战略和战术之间增加了一个新层级——战役,于是战役便成了一个独立的、高度专业化的军事行动层级。
战役是战略的落实性操作,而战术则是战役的组成部分,而且为了与新式学说相适应,普鲁士逐渐形成了现代参谋制度。战役和战术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此便不再赘述。而战略和战役之间的区别,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区分。“海狮计划”失败后,希特勒决定放弃进攻英国,转而进攻苏联,这一决定就属于战略性决策。在“巴巴罗萨命令”中,希特勒提出的战争目标以及向海陆空三军下达的命令都属于战略的范畴,尔后最高统帅部根据希特勒指令所制定的“巴巴罗萨行动部署”则属于战役性文件。
自豫东战役结束后,粟裕指挥的华野正着手于扫清国民党重镇济南城外围据点,此时最着急的莫过于驻扎在济南城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情急之下向蒋介石提出了建议,即果断放弃济南将所有部队撤至济南与徐州之间的兖州,与徐州剿总形成相呼应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中原战局。
但王耀武的建议被蒋介石拒绝了,随之噩耗传来,许世友和谭振林兵团一举攻克了兖州,山东除了济南、青岛几个据点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华野牢牢控制,济南城实际上已经是一座孤城,从战略上看济南确实没有再守的必要,况且王耀武的精锐部队在蒋介石的微操下已经所剩无几,不得不飞回南京重商大计。
而蒋介石之所以要求王耀武死守济南,从战略上考虑到了两点:一是想以一城之力来牵制住粟裕的进攻步伐,不让华东与华北两大战区连成一片,以缓解徐州方向的压力;二是当时的美军正驻扎在青岛,济南一丢失将会使得美军陷入孤立的境地,在政治上无法向美国交代。
为了让王耀武全力守城,蒋介石坚称有强大的空军补给做为坚实的后盾,济南城并不孤立,在战术的运用上,蒋介石除了给王耀武空中增援外,还拉来了“救火队长”杜聿明指挥的三个机动兵团17万大军策应王耀武,只要王耀武能守住,援军必能及时解济南之围,王耀武只能相信校长之言,乖乖回到了济南。
在发起济南战役之前,为了不让蒋介石摸清我军真实的战略意图,在战略上军委提出了攻济、打援两种作战策略,即华野将部队分为了两部队,一部分用于围打济南的王耀武,一部分用于打杜聿明的援军,同时做出威逼徐州的假象,继而扩大战果;华野所采取的战术就是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
当济南战役打响后,蒋介石说好的援军最终还是食言了,杜聿明17万大军一直徘徊不前,生怕中了粟裕的“围点打援”战术。而令王耀武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唯一的逃生路线西郊机场在战役打响的第三天就拱手让人了,机场的丢失也意味着蒋介石将停止对王耀武的增援,这一刻也注定了王耀武悲剧的结局。
从济南战役的过程上看,双方在交战间可谓斗智斗勇,但很明显还是我军技高一筹,在战略上让蒋委员长始终猜不透粟裕作战的真实意图,即到底意在济南或者打援甚至是徐州方向;在战术上依然采用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这一战术不管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解放战争中,我军可谓屡试不爽,是役让国民党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得华野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了重镇济南。
战略是从宏观角度,来对战争的各个方面进行部署。比如后勤保障、部队行军方向和海空军进攻的次序等。
战术主要是指具体的战斗策略,比如先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人,待引出敌人大部队后,再“围而歼之”。
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能打胜仗!
战役就是战争双方的事了,一般指两个国家军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役这种形式持续时间长,战争损耗大,结果影响也很大,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略、战役、战术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一、战略
战略按军事战略来理解是指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策划个指导。基本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规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有效打成政治目的。
二、战役
战役是指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可以影响到整个战争全局。
古有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破碎曹操统一天下梦,孙、刘俩家趁势崛起,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展开了一段传颂至今的三国历史。
后有平津战役,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老蒋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三、战术
战术是指战斗的方法,主要包括:战斗基本原则、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等。在战斗中士兵的素质和战术具有决定性的运用。

1、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切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
2、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3、战役是作为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和中间环节,它是军队(必须是大兵团)为达成战争的局部目的。按照总的企图,在统一的计划和纸挥下,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4、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
5、战斗,是敌对双方的兵团、部队、分队以及单机、单舰,在较小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活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战斗的目的是歼灭或击溃敌人,攻占或扼守某些地区和目标。战斗从属于战役。但战斗又有自己有独立性。战斗的持续时间比战役要短,长的可达几天,短的只有几分钟。
战略级别的毛主席,战役级别的十大元帅,战术级别的李云龙,战斗级别的魏和尚[捂脸]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如何区别战争、战役和战斗?
战争是政治的最后手段,从人类有文字记载开始,战争就贯穿了整个历史,直到现在,地球上还有很多潜在的,和进行着的战争。
战争,百度百科的解释为集体、组织、民族、派别、国家以武装暴力的形式,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利益的武装战斗。
一场战争代表着国与国、民族对民族、派别对派别的完整战斗过程,比如甲午战争,就是日本与清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利益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苏德战争是纳粹德国与苏联爆发的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
战争由多场战役组成,跨度时间很长,如英法百年战争,长达一百余年;中国明朝的抗倭战争,也长达数十年。
战争打打停停,由多场战役组成。解放战争由无数战役组成:邯郸战役、山海关战役、四平战役、孟良崮战役、大别山战役、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等组成。
战役的特点就是要成规模,师是最小的战役单位,即以师作为战役大小的衡量标准,如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莎计划,德军投入226个作战师,而不会说投入多少团、军。
因为师是标准作战单位,是国家军事的战役单位,有明确的类型、人数、武器配置标准,如装甲师、摩步师、步兵师、山地师、海军陆战师、空降师等等。
师级单位进行的战斗都为战役,师以上单位每个国家不尽相同。如二战德军军事序列是三军统帅部—陆军总司令部(兼东线德军总司令部);辖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集团军群辖2到4个集团军,再下辖若干军。
苏军的军事体系比德军少一级,即统帅部—方面军—集团军—军—师。从规模上来说,苏军的方面军相当于德军的大型集团军、集团军相当于德军的军级单位。
什么是战术?战略和战术什么关系
战略与战术主要是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指企业为达到战略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战术则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战略是战术的灵魂,是战术运用的基础,战术的运用要体现既定的战略思想,是战略的深化和细化。
什么叫战略,什么叫战术,战略和战术有什么区别
战略:“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所谓战略,被认为是为了达到战争和军事作战的目的,高瞻远瞩地执行战争计划,大规模运用军事力量的方针和策略。
战术:战术是指取得小规模胜利或实现小规模优化的技术。战术是战略的过程,执行战略的方法。
战略是一种全局的战争谋略,是一种宏观的掌控,终极目标是赢取战争。
而战术则不同,战术是局部的,个体的,是一种围观的把握,是围绕战略展开的,侧重某一场战役中的具体打法,是战略的具体体现。
譬如:我们为了赢取战争,我们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进行打仗,每一场战争过程我们是利用坦克还是利用飞机?是机械化突击还是利用伞兵深入敌后。
战略包含战术,战略主导战术。指挥全部“战斗”或战场的是“战略”,而指挥某一个“战场”或战斗的则是“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