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牛手游网,重度软件行业发展门户!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大唐帝国游戏 大唐帝国满v版

大唐帝国游戏 大唐帝国满v版

2025-10-01 05:48:01      小编:来源于网络      我要评论

被有些人称为“大唐帝国双壁”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安史叛军

这个问题不是这么说的,再好的将军没有好士兵也没用,这不是军事指挥的问题。好了,来从长分析。

1兵员素质,安禄山蓄谋已久,在叛乱前,安禄山已经招兵买马了多年,手下将领和军队已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而高仙芝所带领的部队应该不会是,至少大部分不是自己的安西军,而是临时征集的兵马,基本无作战经验,拿这些士兵和叛军硬碰硬无异于自杀。

2指挥权不足,安禄山叛军一路指挥战术灵活,思想统一,而高仙芝部队随时要受皇帝监督和制约,这也是最后高仙芝被杀的主要原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这一点,高仙芝和玄宗哪个也做不到。

3高仙芝并没有败,在当时的战略形势下,叛军处于攻势,只要死守潼关,叛军不入长安便是最大的胜利,能够极大的挫其锋芒,为各地勤王部队争取有利时机。消灭叛军的进程会短很多。而玄宗显然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希望短时间内消灭叛军,反而适得其反。

4最后消灭叛军的主力部队,其实还是内调的河西军和安西军,以及西域的回纥军队,这也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他们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他们,唐已经亡了。

“坑爹队友太作”,导致高仙芝王者送人头。


战争的结果,实际上是“军事”、“经济”、“组织架构”、“决策”、“民心”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个结果。


高仙芝,于怛罗斯之战失败后,玄宗皇帝就让他离开了安西节度使这个岗位。所以,高仙芝后面的团队,实际上是仓促拼凑而成,不成体系,没有战斗力,也不会无条件服从高仙芝的指挥。后面,玄宗命高仙芝出击,高仙芝无奈只能听命。为何?

究其原因就是,不是自己的老班底,底下人的心思各异,你不出击,有的是人出击。

还有高仙芝在西域的那些对手,灭掉的小国很多。


开个玩笑,你1米8的大个子,去幼儿园当然是见谁打谁,见谁灭谁。后面碰到个稍微强的高中生大食,这大食带着一群小弟一起上,也把这个大个子给打败了。

论战斗力指数来讲,大唐名将高仙芝丝毫不输给杂胡出身的安禄山,这位高将军在天宝初年,两次越帕米尔高原征伐亲吐蕃的小勃律和石国,大获全胜,使唐朝在中亚地区的威望达到顶峰,也使高仙芝这位山地战专家的威名享彻西域。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让高仙芝就地招募士兵抵挡叛军,仓惶之下虽然招到了几万人,但都是些没有训练过,没有打仗经验的市井杂人。那边安禄山打败老将封常清,攻陷东都洛阳,封常清向陕西撤退,半道上遇见正向东进军的高仙芝。

两位“帝国双璧”将军一合计,目前只有死守陕西门户潼关,暂时避开叛军的锋芒,另一方面拖延日子,让各地勤王的军队有机动的时间,再者叛军长途奔袭作战,后勤方面到时一定会有漏洞,等待时机反戈一击,唐军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计划本身是没有问题,如果真能坚持贯彻,两位将军能力挽狂澜颠覆战局也说不定。但事情坏就坏在唐玄宗派的监军宦官边令城上,太监做监军从来就没啥好事,和领兵大将不和是常有的事,磕磕碰碰意见不一致也正常。但这位边监军把矛盾上升到最高层,在唐玄宗面前大肆弹劾高,封两人,说他们屡战失地,养寇自重又贪污军饷。

唐玄宗这时已经年老昏匮早已没了年轻时的英明,因安禄山的反叛他肝火正旺着呢,那时他还认为镇压扑灭叛军指日可待,杀几个将军向众人立威算不了什么。没几天就派边令城带着谕旨,在军中处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赫赫有名的大将。


所以高仙芝并没有败在安禄山手里,封常清还和叛军交过手,高仙芝只是守在潼关,还没有出战就死在自己人手里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光本司令一个,再有本事,如何打仗?当时府兵制消亡,招募的兵,不是长安附近的地痞流氓,就是流离失所的人,这批乌众之众,仓卒应对安祿山训练有素的精兵,如何能胜?

再说,外受宦官管制,内受杨国忠催逼,自己没有自主指挥权,这仗怎么打?

最后,封常清、高仙芝兵败被杀。(史见《资治通鉴》)

据唐朝正史记载,公元751年阿拉伯军队25万大军来犯,大唐边防守将高仙芝率领3万边防兵御敌。阿拉伯军队分两路进攻,左路军遇到陌刀队狙击,陌刀所到之处阿拉伯士兵从头到脚被劈成了两瓣,阿拉伯十万大军就成了二十万片尸体了。且说右路大军也是十万,且遇上横刀队的阻击可更是不得了,横刀出鞘人马断腰。那是连人带马被劈成两截了。战场上留下了四十万截人马尸体。阿拉伯中军见势不妙立即带领残兵败将逃之夭夭。从此以后唐刀威名震天下。[大笑]


大唐帝国双壁,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几经战争的,将士不行,高副将招聘的些兵员,训练素质不达标,人员又少。在和安史叛军交战中,与正规军打仗必败无遗!

  •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619号

渝ICP备2022002092号

本站为非盈利性网站!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