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隐私问题再度引爆,面部识别技术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
人脸识别确实是安全圈的一大问题,之前zao已经被工信部约谈了。
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换脸”娱乐。
这种新鲜的体验,让这款软件短短两天内位列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和娱乐榜双第一。不过,随着换脸软件火爆网络,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涉及隐私、数据安全、版权等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款“换脸”软件是如何“zao”起来的。
换脸软件“火爆” 背后风险知几分?

这款软件的标语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该软件使用AI技术,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换脸。在软件火爆之余,也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隐私泄露的担忧。由于换脸时需要进行眨眼、抬头等各种验证,这与刷脸支付时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同时注册平台需要手机号码,不少用户担心相关数据被泄露会引发问题。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我们重要资产的密码,作为一个需要上传人脸数据的应用,该如何规范使用?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亟待解决。

换脸App火爆 背后隐忧多
如何看待Google在Android P系统引入生物识别API
现在的手机基本上都配备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模块,为了让其能好地使用、保护个人隐私,Google要求从Android P开始,手机厂商必须通过最新安全标准的生物认证系统,在Android P系统中统一使用BiometricPrompt API,可以更有效地抵御信息泄露风险以及防止生物特征欺诈。

手机上流行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原因很简单,可以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手机,忘掉那些烦人的密码,而且比起输入密码更加快,也更加安全。但问题是由于前期Google没有考虑到生物识别流行如此之快,千元都可以搭配,因此几乎都是各家手机厂商来做API。现在Google在Android 8.1增强了这一方面特性,推出了新的BiometricPrompt API,可以让手机厂商、应用软件更加方便地使用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
在这些生物识别技术上,原本生物统计学上经常使用假接受率(FAR)和错误拒绝率(FRR),但是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基于生物学上,对识别准确度进行统计,不会主动进行抵御“信息安全欺诈”,因此Google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欺骗接受率(SAR)和冒充接受率(IAR),用于衡量被非法用户以不正当手段绕过生物识别的概率。
其实这也是个好事情,毕竟Android自古以来阵营割据严重,就好比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持微信、支付宝的指纹/面部支付一样,只要是大家标准不一样、API也不一样,造成每一台设备都需要经过认证才能使用该功能,这也对用户造成很大困扰,几千块钱买一台高端手机,到头来移动支付的时候还要手动输入密码,是不是很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