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想推翻马杜罗,先跨过我们尸体”的委军方,靠得住吗
委内瑞拉军方是现在马杜罗和反派瓜伊多政权争取的重要对象,瓜伊多更是多次喊话军方向他的阵容倒戈,奈何委内瑞拉军方、国防部长多次重申效忠马杜罗。
在委内瑞拉马杜罗与反对派争端形势上升之际,对于信任军方,不信任军方,军方到底能不能靠得住这个问题?对马杜罗来说毫无选择,而且马杜罗必须选择相信军方,反之如果马杜罗选择不信任军方,那是活生生把政权拱手相让给反对派。自己的下场也不会有好结果。
当然现在的军方也是按照委内瑞宪法规定准则执行工作。因为按照现在委内瑞拉国家法院并没有指控马杜罗选举总统时有作弊的事实,所以现在马杜罗仍然是委内瑞拉正式总统,军方就得听命于马杜罗。这叫按法效忠。
委内瑞拉国防部长更是回应反对派瓜伊多和美国特朗普的喊话威胁:军方的回应除了多重申效忠马杜罗之外,并作出了“永不叛变的誓言”。国防部长本人更是放话表示,想推翻马杜罗,必须从他的尸体上垮过去。这很明显表明现价段的委内瑞拉军方是没有倒戈的意思。
因此委内瑞军方不管靠不靠得住,有多少实力,然而现在的马杜罗别无他法,还必须得靠委内瑞拉军方來稳定自己的政权和抱负。军方才是马杜罗政权稳定的基石,至于到现军方都没有实权人物倒戈,说明马杜罗还是一定魅力和手段的。
欢迎关注。 欢迎评论。 点赞
只能这样说吧,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毕竟,之前委内瑞拉军方就有一位高官对马杜罗反水了。其实,这就是一种博弈,现在委内瑞拉是角力场,但是,主角不是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也不是自称总统瓜伊多,而是超级大国美国,和军事强国俄罗斯。这从这些天来的新闻就可以看出来了,有一点剑拔弩张的味道,不过,形势尽管看起来严峻,还是总体还在可控的范围内,短时间内不会有激烈的冲突,牛皮糖的状况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军方对马杜罗的宣誓效忠,是必须的,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之,马杜罗还有希望,瓜伊多还在努力。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口头的承诺永远是那么脆弱,南明弘光政权拥有江北四镇,兵力也有几十万,还有长江天堑,可是面对清兵的南下,首先投降的就是那些朝廷倚重将领,四镇都没有做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然后这些南明的降将就转换身份,带领本部人马转身攻打他们曾经效忠的南明朝廷。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不光是发生在南明,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历史上太多了。就拿辛亥革命来说,革命就是由朝廷苦心培养的新军发起的。在国外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卡扎菲和萨达姆的军队,在开战前都信誓旦旦要捍卫他们的政府,可是一旦局势不利,或者新政府给出更好的出路,他们就调转枪口对他们曾经保卫的政府开枪了。
所以说我不觉得马杜罗是真的得到了军方的支持,军方说的不一定就做得到。因为目前还是风平浪静,假如战事一起,谁知道军方会不会见风使舵。而且马杜罗和他的前任查韦斯这么多年的执政,已经把一个花花世界的国家变成了千疮百孔,百姓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我们要搞清楚委内瑞拉可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那么好的底子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
所以说瓜伊多自封总统就得到了委内瑞拉绝大多数百姓支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对于马杜罗政府已经是绝望了。这点军方应该不是不知道,而且军队是由一个个士兵组成的,士兵又是来自一个个家庭,我想这也是军方不稳定因素之一。军队领导人可能是真的拥护马杜罗,可是他能保证他下面所有军队和他一样的想法吗
靠得住!因为徐利亚扛下来,和伊拉克没扛下来,两种结果,己经证明,自强才是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国家,人民的尊严,未来全在于此,我相信曾经经历过富裕幸福过的军人很清楚这一点……,相信军队靠得住!
有人说五代以后中原王朝多被少数民族政权吊打,你怎么看
这和中原王朝实行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科技不发达,但是国家的领土面积和现在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还比现在大,为了维护这么大的疆域的安定,唐朝以前的朝廷都是给予了离得中央比较远的地方政府很大的自治权。
这些地方政府可以有效的调动当地的资源,和当地的豪绅们组成联盟,抵御入侵的其他外族的人,这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尾大不掉,唐朝的藩镇割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鉴于唐朝的前车之鉴,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时候,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活动,从此之后,中原王朝文官系统变的庞大,武将开始不受重视,虽然这样使得地方的实力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唐代以后,国家开始重文轻武,中原地区的尚武之风不再,大家都开始学习起文化知识来,越来越文弱,军事素养也跟着弱了下来,要知道在唐朝以前,中原地区民风尚武,就是文人也不是很弱,比如李白,人家还是一个剑术高手呢。
还有一点就是重要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一旦此处的屏障丢失,农耕文明的大片平原就无法再阻挡游牧民族的铁骑,同时也再也无险可收。中原文明只能用士兵的身体,来阻挡游牧民主的骑兵冲击。使得中原王朝的步兵要在平原上面对少数民族的骑兵,可以说是劣势加劣势。要知道,燕云地区在相当长段时间,都是中原文明的主要兵力来源。因此宋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不但在经济领域损失惨重,同样的,也失去了大量的优良劳动力和兵源。
事实上,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游牧民族吊打农耕民族是常态。而具体到我国五代之后,则源于宋朝对唐末的矫枉过正和政治体制的超前发展。
1,农耕时代,击败游牧民族需要名将和勇气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李靖、苏定方击败突厥,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并非常态,而是由于国力的积累和奖励军功。汉朝军功可以封侯,唐朝军功可以出将入相。
汉朝军力的强大使其在黄巾之乱中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唐朝则在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汉唐皆亡于四分五裂。
汉亡之后,晋朝经历短暂的统一便陷入了五胡乱华的境地;唐亡之后,宋朝如何能够避免重蹈覆辙呢?这是摆在赵氏兄弟眼前最重要的问题。
2、宋朝的矫枉过正
唐亡于藩镇,于是宋朝便开始对节度使进行收权和分权。
设知州夺节度使的权力
赵匡胤在灭国的过程中,在各州设立通判,由京官充任,牵制节度使。之后又命节度使只负责其驻地所在州的政事,其余各州由中央派出文官任“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
题主好!
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至于为什么中原王朝多被少数民族政权吊打,其实原因就是,中原王朝军事能力的变弱,少数民族政权军事能力的增强,是此消彼长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去讨论:
一、中原王朝军事能力变弱的原因;
二、少数民族政权军事能力增强的原因。
1.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战争的主宰者是人,所以决定战争胜负不只是军事力量,更是人心。
在战争中,士兵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发挥就是人心向背的最主要体现。军队的战斗力的下降。首先就要找战争中“人”的因素。
由于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逐渐严重,朝廷清明度下降,造成人心尽失,军队战斗力下降。
五代以后,中原王朝被吊打,也就是汉族王朝被吊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在五代以后,汉族王朝再也没有士族了,那些传承千年的大家族全部被消灭,官僚阶层全部由科举考试上来的士子担任。科举是一个历史进步,但是士族被消灭绝对是当时中原王朝的一大损失。
这些家族能传承千年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这些士族内部会有大量的藏书和从政治国的技巧代代相传,这是靠科举考上来的士子们没法比拟的。科举考上来的士子没有根基和靠山,只能选择效忠皇帝,所以在五代以后,皇帝的权力无限集中。这种皇帝独裁体制使得皇帝更关注巩固自己的权力和享乐,而且国内没有制约他的势力,整个国家的前途全部落在了皇帝一个人的身上,只要皇帝不合格,国家就很容易陷入混乱。而且为了保持皇权,明朝的朱元璋还把整个国家都固定死了,导致国家丧失了活力。
如果士族还存在的话,由于士族的制约,皇帝会受到来自官僚阶层和贵族们的督促,让皇帝不能乱来。而且每一个士族都是一个小的国家核心,士族为了保持优势,会不断寻求壮大的途径,这样国家就有了不断对外探索的动力。如果士族能延续到明朝,这些士族为了经济利益估计会自己去搞大航海。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五代以后,中国的武德不兴,武人受到了压制,越往后武将的地位越低,不但低于文官,连太监都不如,国家防备武将像防贼一样。这样下来的结果自然是民族一流的人才没人愿意再从事武将这个工作,到了明朝以后,武将普遍文盲化,根本不能承担对外开拓的责任,宋明的体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产生像霍去病那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