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特种兵黑鹰坠落攻略,三角洲特种部队5黑鹰坠落
2025-02-11 20:26:21 小编:来源于网络 我要评论
美国电影《黑鹰坠落》里三角洲部队那么弱鸡,他们对得起王牌部队的称号吗
不是吧。 三角洲还是弱鸡?那什么是精锐?美军的失败意思是我们没有零伤亡....《黑影坠落》里面被全城的武装围着打,还能坚持到救援部队大部分人还都能安全撤离,这要是换了其他国家绝对的英雄传说....
建议题主再去把《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看一遍,或者直接去了解一下美军“哥特蛇行动”中的“摩加迪沙战役”,这场战役就是电影《黑鹰坠落》的故事原型。当时正处于索马里内战期间,而这场“摩加迪沙战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目的是为了抓捕叛军的首领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控制内乱形势,避免进一步恶化,而参与这场战役的部队主要是美军第75游骑兵团和三角洲特种部队,除此之外,海豹突击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和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也有参加,也就是说,美国三军的特种作战部队都参与了这次的行动。
▲哥特蛇行动中的特遣队
但是,在战役开始进入到了市中心进行“斩首行动”的特遣队成员主要还是由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组成,人数只有160人,但是这场预计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演变成了对峙和营救行动,因为这160名的特遣队成员,需要面对的是对面2000~4000名,甚至更多的武装分子,虽然游骑兵和三角洲部队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但是起码在人数少已经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了,而且此次计划在一开始就是打算速战速决的,并没有想着和整座小城的人员交战,所以也就没有携带足够的重火力和空中支援力量,不然也不可能来的只有“黑鹰”、“小鸟”这两款直升机了。
还有一点,索马里的那些军阀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是一直对平民丑化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或者说对于介入索马里内战的所有外部势力,索马里本地的百姓都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再加上在抓捕行动失败后,美军的作战太过于束手束脚,最终导致了这160多名的精锐陷入了与数千名武装分子作战的尴尬境地,还有就是前面提到了缺少足够的空中火力支援,且“黑鹰”直升机又被打下来了2架,使得本就人数不多的特遣队还需要分开建立防线和突击路线,因此,才使得这支精锐的部队在战斗力上大打折扣。
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双方之间的伤亡比,此次战役包括后面的救援行动,美军一方总共牺牲了19人,受伤73人以及1人被俘虏,而在装备损失方面主要就是被对方击落了2架“黑鹰”直升机,而索马里叛军方面,包括平民在内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受伤人数更是在3000~4000人之间,虽然这种伤亡比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后面的救援行动开始后造成的,但是也已经可以证明由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组成的特遣队战斗力之强悍了,最主要的是此次战役的目的是俘虏叛军首领艾迪德,并没有想着大开杀戒,纯粹就是一场特种作战,而一支擅长特种作战的部队,与几十倍数量的敌人打了一场城市巷战,哪里看出人家弱鸡了?
大家其实都说啦,电影里是游骑兵被困在城市战里无法动弹,三角洲那几个小队则来去自如,最后还弄翻了民兵的无后座力炮阵地。你要区分也容易,第一是三角洲的风镜不一样,第二那时候三角洲拿的是m4.最吊的两位孤身救人挂了的三角洲拿的是m14。游骑兵拿的都是傻大笨粗的m16。
你对特种部队的含义一无所知!
特种部队并非蓝博似的一个打十个的超人,而是掌握特殊技能,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除了强健的体魄,更需要较高的智力,执行任务也分常规和非常规之分,除了掌握普通步兵技能外还要掌握化妆、潜伏、侦察、无线电操作、地图作业、车辆特种驾驶、舟船驾驶、突袭、夜战、伏击、爆破、搜集情报、捕俘、战场急救等一堆技能,可能还包括溜门撬锁,翻墙偷窥,偷拍绯闻,打家劫舍,光学习这些技能就要好几年。
他们是军中骄子,不是用来和敌人拼消耗的,而是专职干脏活、累活和见不得光的活。
况且摩加迪沙之战伤亡比是19:2000,美军并未吃亏,只是阵亡士兵尸体被电视传播到世界上,美国丢了面子。
这次挫折反应了美军的弱点。即从来只是在军事上考虑行动方案,根本没有考虑到民心所向,这次行动反映出索马里当地人对于艾迪德武装的态度,美军恰恰是遗漏了这一点,才造成后来尴尬的局面,天时地利人和,最后一点他们到现在都没学会。
另外补充一点,这部影片里面有一位三角洲队员是参加过摩加迪沙行动真实行动的退役三角洲成员,也是本片的军事顾问之一。
其实这次行动损失惨重跟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实力没有特别大关系,主要还是美国在方式上出现了错误,加上过于轻敌导致了。这是一次特种作战,正常的操作就是特种部队乘坐直升机从天而降,把该抓捕的人抓走,然后天上来天上走,不声不响地完成行动,但是美国并没有那么重视。
美国从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第七十五游骑兵团抽调的少数精锐士兵执行任务,配合行动的是160陆航团,阵容非常强大,人员也是一再筛选,带的武器也都是比较好的,如果从性能和造价上来看,索马里武装手里的步枪、火箭筒、机枪一类的武器都没法比,而且美国特种部队还把悍马装甲车和直升机开进去支援了。
表面上看是势在必得,但是也就是因为阵势太大、人员太精导致了行动的失败,这次作战本不适合大张旗鼓,但是美国偏偏响动挺大,在狭窄的市区里打起来不要说防御力很差的悍马装甲车,就是坦克也要被动挨打。还有直升机,虽然索马里民兵没有防空武器,但是地面只要打起来你就没法发挥优势,你得贴着楼顶飞,便于支援,能不能生存完全靠运气。
很多细节也是表现出美军士兵对这次行动轻松,有些士兵觉得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夜视仪没带、弹药也没带那么多,打算轻装上阵完成任务,可是战斗真的打到了晚上。那些士兵虽然是精兵,但是用一句《亮剑》里李云龙的台词“那也是爹娘养的,也是肉长的,子弹打上去照样穿个窟窿”,索马里民兵的武器虽破,但是用李云龙的话说“能拔脓的就好膏药”,在那种情况下,谁人多谁枪多谁就火力猛有优势,特种部队无非是多会一些军事技能、枪法更准一点罢了。
《黑鹰坠落》是取材于1993年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之战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影片基本还原了那场15小时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这次战斗对美国后来参与的战争影响极大,突出了地面战斗是美军的软肋,所以无论是后来的对伊拉克的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美军都极力不采用地面作战,即使是派出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能稳操胜券。
摩加迪沙之战美军的代号是艾琳行动,和1980年为解救被伊朗革命军扣押的人质而采取的鹰爪行动一样都是惨败收场。这两次行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当地环境研究不充分,例如鹰爪行动中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直升机无法应对伊朗的沙漠环境;而艾琳行动则低估了军阀对老百姓的动员能力,以至于使美军落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指挥系统盲目采取赌博式的行动而且胜率还很低;在发生意外状况时没有预案,或者预案不切实际,基本相当于瞎指挥了。
三角洲部队的这两次败仗对美国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鹰爪行动直接导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连任失败;艾琳行动的惨剧在美国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致使克林顿总统做出了美军撤出索马里的决定,对外国的干涉也收敛了很多。
虽然三角洲部队有过两次失败的黑历史,不过请大家不要忘了更多的是他们成功的案例:1983年格林纳达的紧急狂暴行动;1989年巴拿马的酸涩初始行动和正当防卫行动;1990年到1991年伊拉克的沙漠之盾和沙漠风暴行动;1993年索马里的重建风暴行动;2001到2002年阿富汗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和巨蟒行动;2003到2004年伊拉克的自由伊拉克行动和消除警戒行动。还有许多未公开的行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可见的资料得出结论,三角洲部队无疑是美军的一把尖刀;任何一支部队不能做到百战百胜,怕就怕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把这把刀磨得更加锋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事实上,摩加迪沙之战的美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都是非常强悍的。
此战美军共有18人战死,而索马里黑人民兵死亡超过1000人,这个比率很惊人,几乎达到1:100。
如果美军是动用了重武器,这种伤亡比也许没什么了不起。
但此战美军没有出动重武器,只有悍马车、黑鹰直升机、MH-6“小鸟”直升机的机枪和榴弹发射器。
最后的救援都是依靠马来西亚的M113装甲运兵车,没有坦克。
实战中,三角洲和游骑兵的作战能力很强,而且心理素质稳定。
大家看《黑鹰坠落》的电影就能看到,黑人民兵是对准美军方向,用AK47乱扫。
而美军士兵包括机枪在内,很少扫射,而是稳定的三连发射击,以保证精度。
实战中,三角洲特种部队士兵右臂中弹,随即可以换成左手继续射击。
三角洲特种部队6黑鹰坠落第10关(岸上部队)怎么过
登陆前先打死岸上的两个敌人,上岸后从左边岩石上走.直走到向右转90度可以直对着铁丝网缺口的时候就可以转弯向铁丝网缺口走去了,(记住只能走岩石上边,要不然不碰到地雷也被炸红了)走到回后一个大岩石上就可以打死你看得见的敌人,打完了在直走过去,```几步就进入安全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