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紫苏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荏苒”
对于生长在北方的人们来说,紫苏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可能只是听说过,很少见过。南方的朋友则非常熟悉这种植物了,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和紫苏打交道。
自古人们就开始食用紫苏。虽然有些人对紫苏的气味、味道不太适应。
在古代,紫苏被称为“荏苒”一词,大家知道,荏苒,指的是时间渐渐过去,时光荏苒,形容时光易逝。那怎么又和紫苏扯上关系了呢?
为什么紫苏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荏苒”?
紫苏,是一种草本植物,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紫苏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中国各地广泛栽培。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较好的砂质壤土、黏土上均能良好生长。比较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为25℃。
紫苏可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又可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肉类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供食用,在工业上,还有防腐作用。
紫苏在古代称为荏,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其他古籍里都记载了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时光荏苒中的“荏苒”,其实指的就是紫苏,原来被写作“荏染”。古人常用紫苏的生长荣枯来代指时光的流逝。
在《诗经》当中,就有“荏染”的描写,不过说的是紫苏生长的样子,形容的是一种状态,并不是说这是一种植物的代称。
比如《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再比如《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缗之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