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这本书怎么样
1.三国演义这部书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2.表面上看这部书宣扬正统忠义为主线,实际上过多渲染了一些权谋术,是一部谋略教科书。也是诸多权谋和军事谋略术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3.近来许多商务人士也十分推崇三国演义,潛心阅读,心领神会,把其中的许多谋略运用到现实的商务实践中。
一般般,我认为,以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而论,在四大名著里,它是最差的。


把它看作历史吧,它写的太过夸张;把它看作文学吧,它又写的很脸谱化,人物幼稚,如活在戏剧中。
有人疑惑:“读《三国演义》,发现无论是攻城战还是遭遇战,只要主将阵死,那必然就注定了失败,哪怕是己方兵力数倍于对方,也都会不打就溃退。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都只是杀了五城的主帅。”
如果仅靠主将单挑就能打赢战争,那么,刘备早就收复天下了。
为何?他有关羽赵云张飞,这几个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没有对手的,顶多遇到个能打个平手的。有这三员猛将不就能平定中原了。更何况,还有诸葛亮的智谋、刘备的仁德,怎么还至于如丧家之犬呢?
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一书中写道:“充满了离奇变幻的情节,使人听了拍案惊奇,这是文学的趣味,但意义实在是浅薄的。因为文学是刺激感情的东西,要求感情满足,其势不能使人多用心。所以演义一类的书,所说的军谋和外交手段等,看似离奇变幻,神出鬼没,要是我们真肯用心,凭着事理想一想,就知道他所说的话,都极幼稚,只好骗小孩子罢了。”
这本书当个通俗文学,看看热闹就行了,没有多少思想价值,文学价值也不甚高。
谢谢悟空问答邀;
《三国演义》即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集兵法和谋略于一身的兵书。
它以精彩的内容,引人入胜的情节,将读者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让人们对三国时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与此同时,罗贯中又以其惊人的天赋,将兵书战策,三十六计等,真实地融入了当时的三国纷争中。使人们对华夏在战争中,对谋略的运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其中对仁、义、礼、智、信也有比较深刻的解读。
而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虽然书中有的情节与史实不符,但毕竟是演义,各位达人也无需为此“吹毛求疵“。
谢谢朋友的阅读。



三国演义评书推荐
评说《三国演义》说的最好的,当属评书泰斗袁阔成老先生的。袁先生的《三国演义》共计365回,小时候一天听一回,正好听了一年的时间。说袁先生的《三国演义》好,就好在他对每个事件、典故都做了充分的铺垫;对每个人物的性格、心理也都做了认真的刻画,可以说袁老塑造的评书作品个个是精品!
袁先生对《三国演义》中每个重点人物一生的是非功过,采取了小说和史实相互对照,实事求是的给予了评价(比如曹操、诸葛亮等等),这也是评说艺术家作品里少有的。
答:袁阔成、易中天、曾仕强…
说到《三国演义》的评书,这里边叫人喜欢的有,袁阔成和单田芳。但是袁老师的三国评书讲的最有韵味和情节。相比单田芳来讲多了一些历史底蕴,这个相比来讲,听后自明。
袁阔成说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人说书。所谓因人说书,就是说袁阔成先生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说书的书目。该说什么书不该说什么书,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取舍的。袁阔成的评书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艺术时期:早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











